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对刘醒龙小说的研究日趋全面与多元化,对于刘醒龙小说的文学理念与创作态度、刘醒龙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天行者》、长篇史诗巨制《圣天门口》、刘醒龙小说的叙事模式及比较研究几个方面都有新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尚没有学者对刘醒龙的小说研究情况作全面的归纳整理,因此梳理对刘醒龙小说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政治课》是刘醒龙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成果,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官场圆型人物,以讽喻笔法深刻展现了当代官场的政治病态,作品用理想来烛照社会现实的坚守姿态,构成对当代传统官场叙事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刘醒龙是著名的当代文学作家,踏入文坛近三十年来,他以对现实主义的执着追寻完成了创作的沉潜与超越,尤其是其创作后期的史诗之作《圣天门口》,达到了其小说创作的巅峰.文章结合文坛情况从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对刘醒龙的后期小说进行共时研究,深入剖析刘醒龙后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刘醒龙长篇小说《往事温柔》与其中篇小说《倒挂金钩》之间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表现在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三个方面,文本之间的意蕴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5.
刘醒龙继《村支书》、《凤凰琴》之后创作的中篇小说,是这位著名青年作家在获得轰动效应之后所作的种种艺术努力和思想观念发生嬗变的现实见证。本文从“时代的‘书记员’与‘找回自己的灵魂’”、“典型的缺失与激情的消解”和“故事的痴迷与平和从容的叙事风度”三个方面,敏感而辩证地剖析了刘醒龙走红后的中篇小说的创作主旨、艺术情感、典型观及文本特色,从而较好地把握住了刘醒龙的创作个性。这对观照、审视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坛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沈嘉达 《黄冈师专学报》1996,16(1):39-43,62
刘醒龙继《村支书》、《凤凰琴》之后创作的中篇小说,是这位著名青年作家在获得轰动效应之后所作的种种艺术努力和思想观念发生嬗变的现实见证。本文从“时代的‘书记员’与‘找回自己的是魂’”。“典型的缺失与激情的消醉”和“故事的痴迷与平和从容的叙事风度”三个方面,敏惑而辩证地剖析了刘醒龙走红后的中篇小说的创作主旨、艺术情感、典型观及文本特色,从而较好地把握住了刘醒龙的创作个性。这对观照、审视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坛或许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7.
湖北作家刘醒龙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圣天门口》,着力展现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人性及创作主体的价值诉求,极力追寻作品的史诗品格。通过细读文本,从民间视角下的史诗品格、人物命运的变化映现历史变迁、独特的史诗结构等三方面可以见其叙事的史诗品格,以及作家彰显的仁爱、和谐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主题演进、人性畸变、叙事特征、审美意蕴等方面对刘醒龙的长篇小说《痛失》进行评析,揭示县镇官场中的人性异化和人格扭曲,从而凸显作家关怀人生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9.
梅玉荣 《教师博览》2014,(11):28-29
“《一碗油盐饭》若是进不了诗歌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以《天行者》一书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刘醒龙如是说。是什么让大作家言之铮铮,发出如此感慨?《一碗油盐饭》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它为什么会如此打动刘醒龙呢?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刘醒龙因事逗留在大别山腹地一个普通小镇上,在与村人交谈时,无意中听到一位老人朗诵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醒龙先生,在一次面向中小学生及家长的演讲中,向学生朋友们推荐一本叫《金玫瑰》  相似文献   

1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文章试图通过对爱玛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及悲剧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爱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希望能给人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富社会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喜剧 ,也是他创作早期到悲剧时期的过渡性作品。在这部戏剧中 ,作家忠于现实 ,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但是理想受到现实的冲击 ,他一次次地动摇、挣扎 ,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其理想信念呈波状下滑状态 ,最终大欢喜的结局终究不能挽救其理想在现实中破灭的事实。作家的思想及创作也必将在理想的破灭中升华。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从政道德的言论越来越少,从政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使人们感到了从政道德的危机。强化行政官员的从政道德建设,使行政官员在无论有无外部监督的情况下都恪守自己的从政理念,则是行政官员从政道德建设的理想目标。有鉴于此,该文将对中国行政官员从政道德的伦理问题作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对于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以及人格的完善,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包法利夫人》:一部理想破灭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渡过的。对她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她终其一生在寻找追求,并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秩序,可现实世界也给了她狠狠的报复,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幻灭,现实世界也抛弃了她,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死去。  相似文献   

16.
在海子的诗歌中“,春天”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春天”在他的诗中,不仅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场”,也是理想之所在。诗人热爱春天、向往春天。他的忧伤、喜悦、追求、痛苦、撕裂、以及最终的绝望,都在春天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李十三的戏曲号称“十大本”,历演不衰,其艺术影响深远,不仅是因为他的戏曲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他的戏曲多采用隐喻思维的方式,从而使他的戏曲更具艺术魅力。总的来说,他的戏曲的隐喻主要表现在爱情、壮志、理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个概念:教育理想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理想化指的是:教育理想的实施者将未来时态的理想假定为当下现实,作不正当的时间超越;将自身以外的不合自身的关系场域当作与自身相合的关系场域,作不正当的空间超越;结果,教育行为者的行为指向既无法真正抵达理想又无法与自身保持同一,于是,行为者陷入一种悬置的、失去依托的状态,即无所适从的盲目状态,最终导致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阻滞并使自身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In the US debate over science‐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 experimentation is again coming to the fore as ideal for establishing an evidence base of what works i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limate of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s being positioned in this discussion as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a way of making it possible for both experimentalists and non‐experimentalists to join forces in the quest for accountabil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s hardly something new; moreover, it is an epistemological response to what is basically a moral–political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