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要体现时代性,突出民族性,符合规律性,保持战斗性,就必须克服研究中重“应然”轻“实然”、重“注释”轻“分析”、重“静态”轻“动态”、重“政治”轻“学术”的倾向,强化问题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和人本意识,运用复合的立体透视的研究方法,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历史分析与结构分析、研究内容与研究形式的多维统一。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的自然科学.简单地说,就是“数”与“形”数与形是数学研究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为图形.由于图形是“数”与“形”不可分的统一体,因而通过图形,我们既可以由“数”来研究“形”,也可以由“形”来研究“数”,这种“数”与“形”互化的思想方法,即为数形结合法.  相似文献   

3.
敬告作者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秉承“双百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学院教科研发展的优势,面向社会广辟征文渠道,不拘一格选用文稿。学报辟有“理论研究”、“语言与文学教育与研究”、“经济与法律教育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小幼教育教学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04,(6):75-78,74
一、背景及意义 “九五”期间,我校参加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中“职业高中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果,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继“九五”“职业高中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与研究”之后,我校参与了“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大学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过程中,不少大学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  相似文献   

6.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导刊》2001,(11):48-48
《教育导刊》将继续坚持“研究教育理论,推介教改经验,反映广州特色,展现南粤风格,推动教育改革,繁荣教育科学“的办刊宗旨,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组织编发稿件,以更好地发挥刊物的理论导向作用和指导实践作用。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比较与借鉴”、“教育建模与实验”、“德育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纵横”、“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区、县级市教育天地”、“‘珠三角’教育之窗”等。下面是近期组稿重点及来稿规范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共有五册,均设置了“研究与实践”栏目。作者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对“研究与实践”栏目进行分析,将“研究与实践”栏目分为“调查研讨型”“实践体验型”和“实验探究型”三种类型,并在使用该栏目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循证教育研究对基于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基于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制约循证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限度有三重:一是研究目的上倾向于片面地以“有效性”为最大追求,难以回答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上易陷入纯粹的技术主义与应用的取向;三是研究结果上“证明”多于“创造”,各相关方在教条化的框架中出现惰性,反被“证据”制约。要突破循证教育研究的限度,首先应从横向上追问“证据”之于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点,让价值在技术之上、“求用”的同时也“求真”;其次,应从纵向上回溯相关教育思想史渊源,不仅关注“证据”、更要关注“证据”背后真切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教育问题,化解“客观证据”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后,应反思“教育”与“证据”的关系,促进循证教育研究与其它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结合,从机械循证到自主循证,唤醒沉睡在教条主义中的循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社会”有实质性差异,社会科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应是深刻性与通透性。社会科学研究要达此境界标准,研究问题的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问题空间”概念,即研究者在学术意图推动下形成的关于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及其变量关系、研究方法等等的心理集合状态,具有社会与人文、现实问题与学科解释、“客观”与“主观”等交叉性。“问题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讲授《大学语文》的方法是:统揽教材,举一反三,讲究方式,注重效果,在解惑、研究、考证等方面下功夫,重点解决好“解惑与答疑”、“思考与讨论”、“补充与扩展”、“研究与考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敬告作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淮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9年。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学术繁荣。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关注学术前沿,注重研究的深度。本刊设“周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现当代学人研究”、“网络与人文研究”、“苏北文化研究”等特色专栏。竭诚欢迎人文社会科学诸专业领域中运用新观点、新…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研究对象观”与“研究思维类型”这两个维度对教育研究进行类型分析,提出了由“前提性认识”“提问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三个层面构成的分析框架,结合一些典型的研究案例,探寻教育研究中思维方式特征变化的轨迹,以及不同思维方式在空间上“共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略论教育学“绪论”与“本论”脱节现象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育学的“绪论”,大抵阐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或谓“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等。概言之,是关于“教育学”之论,而“本论”才是关于“教育”之论;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与人”的研究起步较晚,经历曲折。已有的研究在“人的教育”、“个性教育”、“主体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要深化“教育与人”的研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思维方式,科学地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以及国内外一些中学数学竞赛试题,关于“恒成立”与“恒存在”类型问题的出现屡见不鲜,现代数学的思想特征之一是变中见现象,动中窥规律.“恒成立”与“恒存在”型问题尽管有时表象不同,但究其本质大抵属同类,均与参数有关,它们都是研究“数”与“形”变中的不变问题,即研究那些“数”与“形”变中的不变问题,即研究那些“数”与“形”的变化过程中,某些代数与几何量虽在不断变化.但伴其而生的其它一些代数与几何量的数值保持恒定(定值问题);或代数与几何性质保持固有(定性问题);或式、形保持定态(…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是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1992年创刊,现为季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追踪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将学术研究与现代办刊理念结合起来,立足新疆,面向全国。所设栏目有:“政治理论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化与文学研究”、“高职教育与教学研究”等,本刊编辑部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学者和朋友的支持及厚爱!现将本刊的征稿规则敬告新老作者朋友:…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论”与“领域论”之争,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合法性危机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历史中言之未明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认知迷雾,需要我们从“范式”和“规训”概念的视角反思“学科论”与“领域论”的本质,领悟高等教育研究的演变逻辑,从中找到真正使我国高等教育学走向学科化的传统基因与历史依据,并从强化基本理论研究、平衡学术与行政权力两个方面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学实现学科化的超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刊稿约     
一、《高校理论战线》是教育部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月刊。自创刊以来,立足高校,面向全国,紧密联系当代世界现实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认真宣传党的基本路线,荟萃全国高校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反映高校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最新动向。现设有“高校工作研究”、“高校德育建设”、“哲学理论研讨”、“经济理论研讨”、“文化理论研讨”、“史学理论研讨”、“书记校长谈高校改革与发展”、“宣传部长论坛”、“‘两课’教学与改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读书与评论”、“社科动态”等…  相似文献   

20.
“真”与“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维度,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状况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理性的回顾与反思发现,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真”与“用”疏离的现象,而恪守求“真”与求“用”并举的科学精神,是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