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使郁达夫的小说备受瞩目,饱受争议,这和他深受自然主义的影响密切相关。他既接受了左拉式自然主义的真实观,又继承了日本私小说的感伤忧郁情调,突出表现在其小说对细节真实的刻意追求,细腻的性心理描写等方面。如何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色彩,“知人论世”方不失客观。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在日本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自然主义学思潮引入日本后,经过一个从模仿到消化、吸收再达到成熟的过程,发展起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自然主义学,成为日本近代学的主流。日本自然主义并没有象欧洲自然主义一样发展到整个社会的实验处创造阶段,而是最终走上了“私小说”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写实”小说重新加以审视 ,主要从产生原因、美学特征、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关系以及对它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旨在使中国当代文学从“新写实”小说中吸取经验教训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过渡,既秉承现实主义的实录精神,又敏锐地感受着时代风气的变革,不甘墨守陈规,以先进科学为武器勇于进行文学实验和变革,以科学之真战胜伪善的道德。受自然主义影响的意识流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之一种,从兴起时间上看与自然主义前后继起。都是时代剧变的产物,而且都受到当时先进科学成果的影响,并最终引起世界观的变革。自然主义小说与意识流小说尽管从外在形态上看差异明显,却有相似的先进性,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学思潮对各自所处的世界、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左拉的小说创作与理论入手进行探究,并在对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中,从宏观上揭示了其在美学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深受西洋文学特别是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带有较浓的自然主义色彩;在开掘自我悲剧的社会根源方面,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在确立白话小说语文体成形和推动浪漫主义小说流派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过分渲染了感伤忧郁的病态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所造成的慢性自戕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大都远离社会斗争,以颓废的生活方式逃避黑暗现实;在艺术上,缺乏连贯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人物大多属于“扁平人物”,缺乏“圆形人物”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观照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8.
一在近五百年的西方文学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教育哲理小说。这些小说往往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发展历程,来表达作者的教育理念。其中有不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对情感教育进行了诠释和探讨。《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它记述了主人公爱弥儿和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过程,从而提出了先进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特别强调在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须抓住他们“劳动,教导和勤学”、“激动和真情”的特点,以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主,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良好的意志,使他们养成正…  相似文献   

9.
文学研究会与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同人针对当时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存在的向壁虚构的弊端 ,大力介绍和提倡自然主义。他们认为自然主义的“客观描写”与“实地观察”能够补救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足。他们之所以提倡自然主义 ,是因为自然主义的“求真”原则恰好与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念相契合 ,同时又顺应了“五四”时期科学主义泛化的趋势。在提倡的过程中 ,文学研究会同人清楚地认识到自然主义的缺陷———机械的物质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10.
左拉在其《实验小说论》一文中详尽阐释了其自然主义文学主张,并明确宣称其自然主义小说的任务是对人类进行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而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不仅如此,左拉还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凭借自己大胆科学的假设和推理,在对人类心理机能的认识上已经显现出精神分析学的某些思想,诸如性本能、神经症的遗传、性倒错、虐待狂与受虐狂、儿童性欲、性欲升华等。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世系小说的基本出发点是对神经症的研究,他在其中分析了该家族神经症的致病原因以及这种神经症因素在各支系后代中的表现。认为各种症状的背后都隐藏有意义,并探索意义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正是精神分析孝研究的起点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诊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流,在启蒙意识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使命。而20世纪末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流变,逐渐淡化了“五四”启蒙立场和社会功利意识,日常情感和个人体验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反思文学使长期禁锢的文艺政策逐步解冻,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在摆脱文学过重的负荷,回归文学自身的努力中受挫。在严肃文学被冷落的沉寂中,被商品化思潮左右的大众文化直接影响了文学,使之退居边缘,小说现代叙事在回归故事的通俗性、个性化写作过程中成为日常化、个人化自由写作的具体表现。商业化境遇使20世纪末的小说流变形成了90年代小说很突出的边缘化自由写作的形态。“新写实”小说、新生代作家、女性写作,以及其他小说创作的不同努力,构成了90年代小说的多元格局,使20世纪末的自由写作成为可能,文学的多元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新写实小说在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时其创作风格之归属也众说纷纭。实际上,在新写实文本中释放着清醒的现实主义气息。正是这种清醒的气息使风格各异的作家们在特定的时期内形成了相同的创作倾向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金庸通过他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使一向被称作"市井文学"的武侠小说,登堂入室,融入文学主流.金庸的创作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水准与文化品位,使历史上一向不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真正具有了文学意义的品位和规格,故被人称之为"武林文宗".  相似文献   

15.
邱华栋是“新市民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新市民小说”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因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标杆.邱华栋的“新市民小说”集中体现了“新市民”的爱情观,最关注的是“新市民”爱情的缺席.欲望书写与讲故事的叙事策略,显示了以邱华栋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的优长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说家吸纳现代电影的反叛性进行新小说文体实验,华文界先锋是身居香港的西西, 她的《东城故事》运用叙述者介入、多人独白并呈、电影镜头跳接、分彩色镜头等,使得小说的叙述暗藏玄机,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8.
宫爱风 《海外英语》2012,(4):216-217,220
文学与历史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门监狱作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监狱之一,给文学提供了素材,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主要纪录新门监狱一些有名的犯罪和罪犯的带有传记性质的《新门监狱纪事》直接影响了犯罪小说的产生并为侦探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博的普及和国内微小说大赛的举办,微小说迅速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反映生活快捷、写作随意自在以及即时抒发思想灵感。字数限制及在线写作方式,要求微小说有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文体,即在创作上注重构思、立意,通过特征性的人物生活细节、"有意味"的情节反转和高度浓缩的语言形式反映生活,从而生成独具个性的文体特征,并在广泛传播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文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乡土小说是新文学三十年小说中最有价值的收获之一。新文学三十年乡土小说呈现出鲜明的黑色主色调.这种色调折射着乡土中国的现实状态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因此,对这一色调的发现和探讨对于了解和研究文学史和思想史都十分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