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教科书《新闻评论学(修订本)》后,最近又出版了新闻业务丛书《广播评论——功能、选题与语言艺术》。《广播评论》一书的作者仲富兰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员、主任记者、《今日论坛》节目的主编。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成功经验与作者的真知灼见,努力研讨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与写作技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目前,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书籍不少,然而花30多万字专门研究广播评论的书籍还很罕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广播与电视“参名比誉,谁优谁劣”的激烈争论中,在人们纷纷谈论“广播低谷”的时候,谢凤阳同志的专著《广播优势论》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面世,象一缕春风,一扫广播界的沉闷气氛,令人清爽畅快,精神振奋,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3.
读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林兴仁同志的新著《实用广播语体学》,获益良多。广播语体学是一门专业学问,由于工作关系,有关研究广播语言的书和文章,我大都拜读过。同行们,包括我自己,在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中大都着重阐述与报刊文章相比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而且大都局限在新闻广播方面,并且还不是新闻广播的全部。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需要研究的,它是研究广播语言学的基础。但是,广播有多  相似文献   

4.
广播语言由于关系到广播宣传的形式、内容和效果,历来是广播界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但是近年来广播语言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趋势,广播语言的单调和乏味状况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广播语言,增强广播的可听性,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长期以来,广播语言一直格守着简洁、通俗、顺口的语言规则。有些传统规则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又必须看到目前的广播语言规则已不能适应多方面出现的新的变化。一是近年来听众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广播音响是广播语言的有机成分尹日高广播作为传播媒介,须臾也离不开语言。整天被广播运用的语言,应叫广播语言。广播语言受自己的特殊规律约束就形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广播语言学。读了一点谈广播语言的文章和专著,虽然都涉及了一些广播语言的特点,但大抵仍是普通语...  相似文献   

6.
研究广播语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广播与报纸、电视同时存在,而确立每一种广泛传播形式所特有的语言手段运用原则,是十分重要的。阐明这些原则,就明确了广播在宣传鼓动方面所能起到的种种作用。在缺少传播者个性报道的情况下,一切个人的言语特征都变为具有了高度的内容,而个  相似文献   

7.
《国际广播探析》今年7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专门论述国际广播的著作。作者赵水福。本书作者从事国际广播二十余年,曾访问过不少国家的国际电台,与这些电台的同行们切磋过业务,本书汇编了他多年的研究文章。本书涉及面较广,对国际广播的历史、目的、任务、意义、对象、题材、体裁、报  相似文献   

8.
广播由于诉诸听觉的特色要求,决定了广播在语言运用上呈现出有规律的表现形态。人们常常形容某人说话抑扬顿挫或者铿锵有力,就是对有声语言规律的一种认识。广播在便于听、便于理解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对语言的运用、选择形成了一些规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语言的生动性.主要是指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新鲜别致、活泼动人,能用各种修辞手段把事物的情状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339页)。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  相似文献   

9.
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研究。在这里,就自己的粗浅认识提出几条规范广播语言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播的特点,是通过电波把声音传给听众,发挥教育和鼓舞的作用。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而语言是广播的主要表达手段。熟练地、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一表达手段,是广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广播语言的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就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从事广播工作的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广播的特点来撰写稿件?广播是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的,用的是有声语言,可以说是口头文学。广播没有报纸、电视有看的条件,加上广播受时间的限制,既不容许播送者详加细述,也不容许收听者从容咀嚼和回味。因此,广播语言的运用除了一般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以外,也有它某些特殊的规律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潘玲 《视听纵横》2003,24(6):105-106
在对外广播节目中,写人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类型报道”。这类报道在选材、采访、构思、语言运用、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本是笔对如何塑造广播人物形象所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从事广播工作的编辑,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广播的特点来撰写稿件?广播是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的,用的是有声语言,可以说是口头文学。广播没有报纸,电视有看的条件,加上广播受时间的限制,既不容许播送者详加细述,也不容许收听者从容咀嚼和回味。因此,广播语言的运用除了一般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林兴仁所著《实用广措语体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是我国汉语广播语体学的第一部专著。它填补了广播学和语体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广播学与语体学相结合的学说体系。广播学是一个相对独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界,早已把有广播特色的文体作为“广播体”提出来了,对此曾进行过议论,但未深入下去。笔者经过初步探索,认为“广播体”是指广播工作者在采编新闻评论等稿件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播特点、适合听觉需要的口语化语言体,也是运用音响、音乐效果的传播体,有与报刊等其他传播媒介不同宣传效能的特性。一、“广播体”的性质论证广播体的性质,首先应使它与报刊体相比较,两者在语言运用上和写法上有其区别:报刊是供阅读的,主要是发挥人的视觉的作用,古文,白话文,复句,倒装句等都可以运用,在阅读时,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  相似文献   

16.
广播通讯是靠电波传播有声语言来完成任务的,由于视听之间条件的差异,广播通讯在编章布局、遣词造句、情调风格等很多方面都有别于书面通讯。下面我根据广播的特点,谈谈广播通讯语言美的问题。朴素美——易听易懂美的文字,并不完全是外表上非常华丽的文字。质朴自然,平易近人的文字,同样能给人以美感。浓艳的美,淡远的美,这两种风格的美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但广播通讯最适宜采用后一种。  相似文献   

17.
方汉奇先生在其<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中这样说,"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而广播史又是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一篇涉及广播事业的专著.因此,出版系统的、专门性的广播史料书籍,一直是广大广播史志研究工作者努力的目标.2007年6月,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便是近年来广播史料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也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手段。正当我们对广播语言研究给予极大的关注,一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之时,丹东电台尹日高同志的论著《语言与广播语言》出版了。尹日高同志从事语言学研究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对广播语言的研究也不过两年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通过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实在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语言与广播语言》一书大胆地突破了一些权威定论,在一些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领域,勇敢地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其中不乏独创的见解。由此,便构成了《语言与广播语言》一书的某些特点。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20.
首先祝贺河北经济广播编辑的《便民指南》这么一本好书问市了,为什么说是好书?首先在内容上是关注民生,体现了广播人非常好的服务民生的意识,在便民服务上是省会石家庄非常好的形式。另外对树立经济频道形象,也是创新的形式,在此祝贺这本书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