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阳 《新闻传播》2009,(11):106-107
一.认识“新闻事实的生成” 1.对于“新闻事实”的理解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的关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4)
新闻媒体总的来说,高奏的是导向正确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但主旋律中不时夹杂着不和谐杂音,这大概也是广大读者的共识。笔者以为,目前某些媒体热衷于炒卖的“虚假新闻”、“暴力新闻”、“色情新闻”就是这些杂音中最刺耳的“噪音”。  相似文献   

3.
胥明虎 《视听界》2009,(5):100-10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不时面临虚假新闻的侵扰,这种“新闻公害”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场上有一伙不正当的二道贩子,到处套购商品,转手牟取高利。在新闻战线上,亦有类似的“二道贩子”。他们利用工作之便,剽窃基层作者的材料,改头换面转寄其他报刊来牟取稿费。他们“套取”原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从基层通讯员寄上来的稿件中剽窃。我们湖南日报农村部在收到的同一题材和内容的来稿中,常有数篇署名各异,分不清谁是真正的作者。有时把“二道贩子”的稿件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性问题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在愈演愈烈的新闻竞争中,一些媒体不时出现虚假新闻,已经成为影响媒体形象、损害媒体公信力的一大“公害”。中宣部和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前不久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制止虚假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多维的视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是新闻策划“不真不假”的两难,导致了中国大陆新闻学术界纷纷扰扰的论争。  相似文献   

7.
陆地 《报刊之友》2002,(4):47-48
新闻媒体总的来说,高奏的是导向正确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但主旋律中不时夹杂着不和谐杂音,这大概也是广大读的其识。笔以为,目前某些媒体热衷于炒卖的“虚假新闻”、“暴力新闻”、“色情新闻”就是这些杂音中最刺耳的“噪音”。  相似文献   

8.
袁杏桃 《中国出版》2014,(19):22-2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剽窃事件时有发生。学术研究是一个国家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任凭剽窃现象持续下去,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学术资源,而且会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最终使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落空。从曝光的剽窃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有的以学术不端行为加以认定,有的以引用不规范作出处理,有的以侵权行为追究责任,处理方式五花八门,处理结果常被质疑,这不能不与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剽窃本身的认识不统一有关,因此要有效遏制我国学术界的乱象,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何为剽窃,如何认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9.
逄金一 《青年记者》2004,(10):56-57
《纽约时报》的记因为剽窃“丑闻”而被迫辞职,其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迫辞职。这则不久前的新闻很快便淹没到新闻的海洋中去了。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类新闻的时代,一份《纽约时报》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信息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2):52-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一段时间.一种冠以“网友曝”的新闻样式.在个别媒体大行其道.不时冲击着新闻的底线.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颠覆着新闻的属性。对于这种无需动脚动手动脑而直接取材于网友爆料的新闻操作,《中国青年报》曹林以《“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一文仗义执言.为坚守新闻准则而疾呼。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学的逻辑起点,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逻辑起点是“事实”;有的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是“广泛、迅速、方便地提供信息”,逻辑起点在“信息”。还有的逻辑起点是模糊的,时而用“事实”,时而用“信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为此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12.
海外     
日本新闻纸2008年产销量降至新低;美联社称无法容忍网络剽窃将起诉盗版网站;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将合并业务;已播放72年的美国最“长寿”电视肥皂剧将停播  相似文献   

13.
吕怡然 《青年记者》2010,(17):12-13
当今时代被称作“全媒体时代”、“全民记者时代”,大众传媒和职业记者在流淌的新闻长河中跋涉的同时,自身也不时地爆出新闻,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近来一连串记者被通缉、被袭击、被辱骂、被殴打、被告上法庭等事件,只不过是一次比较集中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而外交部无疑成了实践这项制度的典范。近几年,新闻发布已不再由中央一级政府机构专属,更多的地方政府倾向于直接向媒介和百姓发布各项政策。2003年度注定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滥觞之年”。该年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这类字眼作为“关键词”不时出现在中国政府公报上,为各色媒介所评介  相似文献   

15.
谈古论今说“剽窃”●路景云【夏县】“剽窃”是文坛上一种不光彩的丑恶现象。作为文人,一和“剽窃”沾边,立时便名落千丈,为人所不齿。但是,古往今来,剽窃现象始终绵延不绝,代不乏人,其因何在?无非是“名利”二字作怪。所谓“沽名钓誉”、“利令智昏”者是也。古...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媒,客观上是当今社会公众最易接受的一种通俗文化传播。鉴于此,新闻理应率先传播规范语言。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和人们思想的活跃,我们的新闻传媒也不时随意“制造”一些新词汇。比如近期,最先是以一些报纸招聘航空服务大嫂的新闻为由头,很快在全国新闻传媒中“演绎”出“营嫂”、“工嫂”、“农嫂”、“地嫂”等新闻,而且大有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势头。且不说什么这些“嫂”的提法本身欠妥,单说这些新词汇就有些令人费解。从词意上看,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新闻采编》2002,(1):18-19
“新闻”是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新闻的定义有文字可查的,在100种以上,代表性的有“事实说”、“报道说”、“手段说”、“传播说”等。“新闻”到底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精密,人们迫切要求对“新闻”这一基本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定义。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  相似文献   

18.
剽窃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侵权类型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对剽窃的概念进行阐释,避免对剽窃进行不当的理解和适用. “接触+实质性相似”是剽窃行为的判断规则,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需要通过合理运用“抽象—过滤—对比”方法和“整体感受比较”方法来实现.合理使用是排除剽窃的依据, “适当引用”的判断应当考虑引用数量和引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龙 《新闻窗》2010,(5):43-44
“新闻策划”、“新闻创新”是新媒体时代国内新闻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对这两个热门词的定义,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借鉴专家学者的高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诉讼     
《青年记者》2010,(13):2-3
《新闻记者》因新闻打假被索赔50万元 去年11月12日.《新快报》刊登图片《石家庄积雪比人高》,但很快被指涉嫌剽窃造假。《新闻记者》的《2009年十大假新闻》将其列为“2009年十大假新闻”。最近,双方闹上了法庭,这是我国首起因新闻打假引发的新闻名誉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