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莲说     
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似文献   

2.
爱莲说     
正~~  相似文献   

3.
爱莲说     
<正>~~  相似文献   

4.
爱莲说     
<正>~~  相似文献   

5.
爱莲说     
<正>~~  相似文献   

6.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似文献   

7.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家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似文献   

8.
爱莲说     
  相似文献   

9.
爱莲说     
周敦頤 《广西教育》2010,(20):F0004-F0004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 子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有没有终极关怀?有的,就是培养独立人格。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说"君子不器"。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观点体现了教育的终极关怀:培养大写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具有独立人格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似文献   

11.
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章特点,用问题涵盖文章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便于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是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笔者就此篇文章的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为散文名篇,其创作时地尚有争论,究其原因主要由度正《周敦颐年谱》中所载嘉祜八年“正月”、“五月”形近易讹所致。据宋刻本《濂溪集》所载,周敦颐当于嘉祜八年五月七日刻《游罗崖诗》于雩都善山罗崖,五月十五日刻《爱莲说》于同一地点。此即《爱莲说》第一次正式发表之时地。  相似文献   

15.
陈超 《江西教育》2016,(5):38-39
耕耘:一段教室生活的开启“啊?为什么?”“我们都快毕业了,哪有时间做这事啊……”“我都不会弄,万一养死了咋办啊!”学期之初,我让孩子们每人都养一盆属于自己的花,教室里便沸腾起来。之所以会布置这样一个奇怪的学习任务,缘于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一花一世界”。在我看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篇讲述山间百合的课文,但通过这一朵花扩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爱莲说》作为一篇传统的语文课文我们读过了多次 ,有时也感到有的地方不太顺口 ,但没有质疑的勇气。作为名篇有多少专家为它断句 ,为它标注标点 ,并进行多次证正。又有无数的人吟诵过它 ,被它的艺术魅力所倾倒。这时 ,一个普通人出来质疑它的标点 ,会弄巧成拙 ,贻笑大方 ,还会引来非议。自己最好少说为佳 ,跟着大家走算了。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中 ,因为提出尊重学生的理念 :“尊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自己的超越”(《走进新课程》)。我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爱莲说》这篇…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到能听、能读、能说、能写。在公开课《爱莲说》的教学中,教师把听说读写贯穿本节课的始终,难能可贵的是把文本分析落到了写作方面,整节课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是落实了写作上的突破,摒除了为了上好公开课而只搞形式不顾实效的陋习,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