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14,(6):42-43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4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于5月17日至25日举行。本届科技活动周以“科学智慧生活、创新创业圆梦”为主题,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技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活动周期间,围绕公众关注的环保、健康、防震减灾等热点问题,全市共有94个有关部门、区(县级市)政府、科普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开展有展示、讲座、论坛、咨询、竞赛等五大类共100项活动。  相似文献   

2.
2005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4日-20日在全国展开,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开幕式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实现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大力推动以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创新浪潮。要把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等多种有效形式,引导广大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星期六一大早,合肥安居苑小学三年级的程天一小朋友就缠着爸爸带他到中国科技大学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科技活动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传统项目,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5月16日,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2009年第七届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这次科技周于16号和17号举办公众科普目活动,向社会免费开放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文教学开放实验室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十几个实验室和院系,同时开放的还有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网络信息中心、陶艺中心等场所。活动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并实施以来,中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它意味着作为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帮助公众适应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刻影响的科普工作,在我国不再仅仅是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义务,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行为和国家的意志。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孙秋霞)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参加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现场活动。刘延东宣布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为"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于5月14日至21日在全国各地同步举行。本届科技活动周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重点突出宣传科技创新成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的5月是社会各界开展科技活动和科学普及的时节,是属于科普的月份。从5月10日的科技部新闻发布会开始,到5月20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到来,全国各地的热情被科普所点燃。除北京科技周之外,黑龙江、安徽、湖北、广西、内蒙古……全国各地的科技周同步开启,各类科普活动层出不穷。5月20日~27日,2017年全国科  相似文献   

7.
<正>碘化钾混合上洗洁精、颜料,再加上双氧水,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来自北京市翠微小学的小朋友们用它们做出了各种颜色的"大象牙膏"——粗粗的泡沫条。5月19日,一场生动的科普小实验拉开了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序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是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体验美好生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科技成果惠民。  相似文献   

8.
5月19日至25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科技活动周举办,全国同步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科技活动——北京大型科普博览、网络科技周、科技列车湘西行、流动科技馆进基层、青少年"未来工程师"竞赛、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万名科学使者进校园(社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媒体科普传播专题活动、中国海宁·长三角科技博览会10项重大示范活动等。我们欣喜地看到,从科普投入到科普形式,从科普作品的到科普奖励,科普实现了主动化、普遍化、  相似文献   

9.
<正>精彩、新颖、惠民、提气,这是人们对于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印象。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于5月19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期间,全国共举办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超2.1万项,主场活动、大型标志性活动、各区活动、各行业各科普基地活动等,为社会公众联合奉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科技盛筵,参与人数创纪录超3.1亿人次。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日前,湖南省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开展的第四届湖南省优秀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全省17家单位获评"湖南省优秀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榜上有名,是全省普通中小学校获此殊荣的惟一学校。自2008年开始,湖南省科技活动周组委会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湖南省优秀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的评选工作,按照硬件设施条件、科普工作投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19日,贵州省科技活动周于贵阳市筑城广场启动。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强国富民"。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军民科技融合、展示了科技创新重大成就,来自贵州各界的参展单位在活动上展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催生的新产品和新产业。据了解,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了文件,每年5月第三周被定为"科技活动周",贵州省便积极参与其中,为这场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尽心筹备。经过17年的发展,"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进全球500强企业,探索"一颗药的前世今生";在上海科技馆的转角遇见星空,来一场奇幻的仲夏夜之梦;走一场"科学红毯秀",让公众与科技来一次亲密接触……由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上海科技节组委会、上海市科委承办的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于5月19日至5月26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在为期8天的上海科技节期间,上海共举办了1600多场科技活动——5家世界500强企业首次打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5,(2):12-12
中同科普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04中国科普报告》表明,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此外,报告还显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2001年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比1996年更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超过八成公众对科技发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3周,全国上下都会掀起一场科学普及的狂欢。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普事业的不断进步,各种科普活动层出不穷,全国各地也在致力于用更加有趣、生动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学精神。尤其在每年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中,各部门更是霞思云想,力求用更加新颖、多彩的手段吸引更多的民众投入到科普活动当中。在今年的活动周期间,全国各地多  相似文献   

15.
5月15日上午,201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南京市第22届科普宣传周在南京科技馆拉开了帷幕。展会现场,几十根两米多长的线绳并排串联在一起,每根绳子上密密麻麻串着几十株无根的绿色小草,它们就是植物窗帘。小草  相似文献   

16.
5月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指示,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5月10日上午,以“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7.
科技馆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科普宣传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技和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科技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变化日益加剧的形势下,直接关系到公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气象科技普及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对气象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国政府和气象主管部门应该在《气象法》、《科普法》等有关发展气象科普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起从经费、机构,到规划实施的气象科普人才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变化日益加剧的形势下,直接关系到公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气象科技普及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对气象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国政府和气象主管部门应该在《气象法》、《科普法》等有关发展气象科普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起从经费、机构,到规划实施的气象科普人才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0.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