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机构整体及其成员全面融入社会、主动服务地方、始终彰显社会服务职能的开放办学的现代大学。它具有社会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其建设之路在于:强化服务理念,明晰教学与服务并重的办学思想;校地(企)共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构建校企联合的开放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应用性科研与开发,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构建与教学服务型大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办学定位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我看来,地方高校可以尝试以教学服务型大学为定位,突出强调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地位。教学服务型大学有其特定的内涵,合理认识其定位和功能,是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前提。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关键是教学和服务。首先,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人才培养是工作的最主要任务。教学服务型大  相似文献   

3.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在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来配置办学资源和运行、管理的教学型大学。将"教育服务"、"服务科学"和"服务经济"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基本理念,是现今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的新内涵。根据我国地方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将其定位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应更准确。构建教学服务型大学需确立服务理念,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服务面向,掌握服务主动权;抓住服务"主业",构建"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校职能,拓展学校的服务空间;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组织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4.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应用性为特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理性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其需求出发,明晰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办学定位,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地方开展应用性科研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7):83-88
地方高校确立教学服务型定位,应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以教学为中心,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以科研为基础,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以特色为抓手,彰显竞争与发展优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有利于地方高校有效达成教学服务型定位目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竞争力,使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即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应用型大学。通过人才培养、产出成果、开展活动等方式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优""新"学科专业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四轮驱动"的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机制是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师范大学应突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方向,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主旨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上。突出办学的“地方性”、“服务性”,实施“播种希望”行动计划,构建融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海南师范大学推进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卓有成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威斯康星思想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倡导的关于大学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在当代出现了服务方式远程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服务对象精细化、服务内容市场化等新变化。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遇到了办学定位未能突出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能力欠缺、大学政产学研服务社会的深度力度不够等困境。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积极学习"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高度重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与途径;倡导"教学学术"和"服务学习"等理念,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9.
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概念的确立,兼具学理基础与时代需要的双重依据。相对于同样为本土化概念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而言,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强化了其市场竞争能力;相对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服务型大学而言,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突出了教学育人的单一职责。当前,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主要由三类院校转型而来,其中,那种以兼职教师为主、致力于教学服务平台打造的创业型大学最能体现该类创业型大学引领教学革命的时代价值。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可以分为公益型与营利型两种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以教学质量本身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与知识经济时代对地方高校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地方高校整合职能,创建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对新时代、新经济的需要的主动适应,就是要和当地社区建立密切、重要的联系,将直接服务和他方为中心作为社会服务的重心。  相似文献   

11.
赵卫平 《继续教育》2007,21(2):46-48
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高校教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结构,提出地方高校应构建教学和社会服务双中心、兼顾应用性开发协调发展的职能关系,跳出教学型模式的束缚,努力建设服务型大学。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三大职能均已实现体系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已基本实现体系化,但社会服务离体系化相去甚远。推进我国高校社会服务体系化,要借鉴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创建社会服务体系的核心系统;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创建社会服务体系的骨干系统;优化高校生态环境,创建社会服务体系的环境系统;重视资源转化,实现社会服务体系中各系统、各要素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升本科院校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升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新升本科院校必须坚持把培养应用性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把自己定位在教学型的位子上,并要有长久的打算。在专业学科的建设上,既要注重专业学科的应用性,又要注重专业学科的基础性,必须把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放在首位,但一点也不能放松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因为,基础理论是最可靠最持久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师资队伍是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要素,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关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教师分类管理是教学服务型大学师资治理的重要路径,它以当下的"放管服"改革为背景,以人本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办学特色为起点,以应用型目标导向为归宿,是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理性诉求。通过对教师分类管理研究脉络的梳理,结合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师分类管理的时代背景,探讨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师分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策略,有助于教学服务型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师资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灰领”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于我国高等学校中比例最大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定位于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是办学理念上的重大突破,这对于此层次大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他们而言“,培养应用性人才”是核心“,发展应用性教育”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途径“,建设应用型大学”则是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因此,如何找到发展应用性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培养出为社会可用的应用性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在简要探讨“灰领”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阐明其与应用性人才的内在关系及“灰领”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杨 《广西教育》2014,(11):1-1
正在我国,将高等学校划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三大类,当前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据统计,介于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高校之间的应用型高校承担了60%以上的本科招生任务,其强调地方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思想能力、适合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决定了其教师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确立,加强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然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又带有一定局限性,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则超越了简单的高校职能定位,在现有的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之外开创了一个新的大学类型,帮助办学者和政府部门准确定位新类型大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培养适合地方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需求的扩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任务。地方高等院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服务型高校和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教学服务型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指出地方高校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以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加速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鉴瑞士高职教育经验 提升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教学,大学就不能称其为大学;没有科研,大学就不是高水平的大学;没有社会服务,大学就不是现代大学。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职院校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行业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功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