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收藏大卖场     
《收藏界》2006,(11)
在景德镇千年的陶瓷历史文化氛围中,古陶瓷修复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景德镇众多行业中的一朵奇葩。本工作室在继承景德镇前人遗留下的宝贵的古陶瓷修复技艺基础上,结合最新科研工艺,研制出红外线修复技术,经修复后的古陶瓷可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5,(5):160-161
李志,桂林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专家团成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观古楼"品牌创办人。创建了岭南古陶瓷馆、李志文物修复工作室。主要从事岭南古陶瓷的专项研究鉴定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0月17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承办的"南青北白汇景德"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主办方配合本次研讨会推出了邢窑、定窑、越窑、南窑、蓝田窑、湖田窑等考古出土标本对  相似文献   

4.
陶瓷刷花始于清末,是景德镇釉上彩中新彩的品种之一,俗称筛色瓷,是受洋人传入的搪瓷喷花和西画的启发,结合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并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而发明的。波阳陶业学校学生冯完白将刷花技艺推广到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讲究色块与色阶的交汇,造型与情感的融集,既有没骨法用笔的空灵,又有随类赋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5.
刘家序 《收藏界》2010,(12):146-146
中国素为瓷之国,几千年的窑炉文化连年不熄,造就了无数的能工巧匠,近百年来,景德镇各时期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陶瓷艺术家。他们的高超制瓷技艺,代代相传,弘扬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1,(2)
[重要看点]为动态保护古窑,传承明代葫芦窑的古法技艺,由景德镇市文化部门主管、景德镇市古窑历史博览区、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景德镇古柴窑研究保护中心推动,著名文博专家周荣林,亲率9位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组成全面系统的百人复烧团队,恢复传统纯手工制瓷松柴烧造,完美复烧明代《斗彩帝王杯》,以其举世瞩目的烧造高度,必将再一次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7.
曹建文  邱新倩 《收藏》2008,(6):62-65
“海峡中国瓷”这一慨念,对很多收藏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来说可能部是陌生的。因为它产生时间较晚,流行区域很窄,加之它们都是晚清民国的日用瓷器,故长期以来不为人们重视。但是当我们参观以后,发现很多“海峡中国瓷”其实做工相当精细,技艺水平并不低,不但代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日用瓷的较高水平,而且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和外贸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衰落后,有过一个较人复兴,因此值得收藏爱好者和贸易瓷研究者了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团泥巴变成一件精美的陶、瓷器,须“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2006年,宜兴紫砂陶(1994—5)制作技艺、石湾陶塑(2007-3)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T166)技艺、龙泉青瓷(1998-22)烧制技艺、磁州窑(T62)烧制技艺等11项陶瓷制作、烧制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卢伟陶艺     
《收藏》2008,(6):199-199
卢伟,字瓷奴,196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位。“昌南道友”之一。现就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联谊会副秘书长,景德镇政协委员,景德镇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其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工艺美术展览上共获得一、二、三等奖50多次,  相似文献   

10.
四、加固加固是对器物的某个部位进行技术处理,提高其硬度、强度和牢固度的一种修复方法,在古陶瓷修复中应用十分广泛。(一)加固的适用范围1.对器物上的裂纹或冲口进行预防性处理。2.对器物表面将剥落的彩绘和釉层进行保护性加固。3.对完成粘接或配补工序的器物施行保护性处理,进一步提高其修复部位的牢固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陶瓷发展史源远流长,陶瓷文化博大精深,陶瓷纹饰精美绝伦,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深厚,魅力无穷。收藏古陶瓷也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收藏技艺,收藏情趣。  相似文献   

12.
与众多土生土长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不同,韦毛华的陶瓷艺术"血统"并不"正宗"。本为广西柳州壮族后裔的韦毛华,起步于广东佛山石湾,成长成材于陶瓷圣地景德镇,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会与陶瓷结下缘分。  相似文献   

13.
宁钢 《收藏界》2010,(2):144-145
景德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要想在有着千年辉煌陶瓷艺术历史的瓷都站稳脚跟,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当代景德镇脱颖而出,是很艰难的。一位女性陶瓷美术家凭着她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酷爱、凭着她执着的追求和创新、凭着她对陶瓷艺术的灵性和悟性,  相似文献   

14.
韩涧明 《收藏》2010,(9):13-15
对于当代艺术陶瓷来说,景德镇陶瓷的位置毋庸质疑,但是如何入手收藏景德镇陶瓷,又是横亘在每一位收藏者面前的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有着十几年收藏与推广经验.在业内有着专业口碑的“了了亭”主人陈也君.从她口中我们也了解到.当代景德镇陶瓷收藏的“水”并不浅。  相似文献   

15.
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景德镇,不仅创造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而且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瓷都景德镇这块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陶瓷美艺术天地里,近年来活跃着一群年青的女性陶瓷美术工作者,她们以灵敏的悟性、细腻的笔法、雅丽的情调给活跃的瓷都增添了道道亮丽迷人的风景,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侯政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金溪窑探密     
吴定安 《收藏界》2011,(2):52-55
江西金溪蕴含着丰富优质的瓷土资源,有悠久的制陶历史,两宋时期的金溪窑属以景德镇湖田窑为龙头的青白瓷窑系,冯先铭先生编著的《中国陶瓷》教科书已有涉及。四川大学陈德富教授编著的《古陶瓷收藏与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对金溪窑也作了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明清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包括带成化官窑款的三彩鸭形香薰(图1),上海博物馆也有类似修复藏品。  相似文献   

18.
徐桃生 《收藏》2011,(11):72-81
民国时期景德镇在陶瓷产业、陶瓷教育、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景德镇干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9.
方竟成 《收藏》2012,(5):69-73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景德镇的发展要以陶瓷为主的战略一直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近年来,景德镇瓷业更是得到突破性发展,以市中心广场为轴,景德镇瓷器馆、龙珠阁、御窑博物馆、陶瓷研究所以及陶瓷大世界、国贸陶瓷市场、华阳商贸市场鳞次栉比,形成了景德镇的独特风景。新近建设的浙江路、大师汇,  相似文献   

20.
郑州  张松林  廖永民 《收藏》2008,(5):58-60
本期陶瓷栏目以近年考古出土古陶瓷为专题,涉及郑州唐墓出土青花罐、北宋官窑早期窑址新发现、江西出土明清哥釉青花瓷、西安新出土瓷器与福建漳浦出土紫砂等,它们资料翔实,多出自纪年墓葬,是鉴定断代的重要参照。龙泉大窑、景德镇御窑厂等处陶瓷考古新收获将另期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