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艺术史的研究中,作为考古学上的实物遗存,汉画像石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备受关注。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立且奇特的艺术样式,对它的研究更多是与汉代的历史、风俗、生产活动和信仰等建立联系。该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入手,对汉画像石的构图、布局、风格、材质等相关设计要素作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地处豫北腹地的鹤壁地区汉画像石墓葬发现比较少,相关研究也相对薄弱.建国以来,鹤壁地区发现的画像石墓葬共有四处,其中1999年发掘的浚县贾胡庄汉画像墓发掘资料最完整.本文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画像石内容、制作工艺等方面入手,对该墓葬的年代、风格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3.
汉代画像石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离石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墓葬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雕刻绘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南阳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之一,南阳是其主要出土地域之一。南阳画像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而深受楚文化影响。浪漫主义的题材和夸张简练的造型语言、疏朗律动的结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浪漫格调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墓室墙壁装饰艺术,可以称之为"石刻的壁画"。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别具特色的重要体现,既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影响,又反映着这些问题,特别是汉代冶铁技术和铁器生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绝大部分在此时已达到成熟程度,这些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汉代的冶铁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墓室墙壁装饰艺术,可以称之为"石刻的壁画"。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别具特色的重要体现,既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影响,又反映着这些问题,特别是汉代冶铁技术和铁器生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绝大部分在此时已达到成熟程度,这些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汉代的冶铁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汇中心,是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该地区汉画像石中保留的大量阙的图像,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与艺术性。本文试以徐州地区出土及散存的汉画像石阙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画像石中阙图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雄 《华章》2012,(10)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阙、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二是千古流传的历史故事,三是羽化成仙的神话世界.本文想就第三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再用汉画像石墓”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原墓进行修补后用来再次安葬和利用汉画像石作为建墓材料而再建的墓葬。其产生约在三力魏晋之间,社会动乱、经济衰退、薄葬之风,信仰转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用汉画像石墓是中国丧葬上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澄清汉画像石墓在断代上的混乱,弥补魏晋考古发掘的不足有一定作用;也是研究汉末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画像石,是介于平面的绘画与立体的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最为显著,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品质,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11.
徐州汉画像石作为汉墓壁画的一种形式,通过稚拙的外在“象”体现出内在的象征性的“意”之美。它的“意象”造型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来源于对生活本质性的理解,是民众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其大巧若拙的形象和简约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精神观念,这种创造意识和审美趣味,正是现代公众审美需求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汉画中的牛郎织女画像彰显的虽是神话故事瞬间的一个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星象等具备了符号学的象征意义,而符号又源于现实,属于“隐喻思维”,它隐喻着汉代农民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彰显出汉代农民对社会地位及婚姻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有着其他地区画像石不同的艺术面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主要从装饰内容和题材、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特点上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代墓葬形制与墓前神道石兽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汉代丧葬礼俗的直接因素,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其地域、传承、及其相关背景的不同,各地石刻造型均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汉代丧葬礼俗的日益完备,墓葬形制、墓前石刻的确立,为我国陵墓形制及石刻的形成奠定了一个最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15.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6.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东汉、衰落于东汉末年,是汉代尊崇孝廉,讲究厚葬习俗的产物。其风格浑厚灵动,充分展现了汉代精神。文章从文化的多角度浅析汉代画像石纹样的人文概念,只是希望能够找出一条融合艺术、社会、宗教、科学认识、人类心理变迁的路.可以用来更好地解析文化活动本质:  相似文献   

18.
何志国 《家教指南》2011,(4):15-20,128,129
西南地区早期佛像有摇钱树佛像、墓葬雕刻佛像和陶佛像,年代以东汉时期为主;湖北早期佛像有陶瓷器、铜镜和鎏金铜牌佛像,年代是吴晋时期。两者部分图像志有相似之处,反映了西南早期佛像对湖北的影响。两地差异是:西南均为说法坐佛,仪轨规范,佛像载体与丧葬有关;湖北多施禅定印坐佛,佛与菩萨衣着和发式混淆,佛像载体为实用器。两地差异反映了二者粉本的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临沂地区的汉墓画像是二十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以沂南汉墓、苍山汉墓和吴白庄汉墓最为著名。这三座汉墓画像的题材十分丰富,反映出东汉时期临沂文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