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态问题,对21世纪的生态问题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生态道德观念,并自觉养成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将生态道德内化为个人的优良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明文规定:"社会公德是……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我国,保护环境第一次成为社会公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3.
4.
<正> 1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将生态道德的教育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目的是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通过家庭辐射作用,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生态道德修养,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保护人类自身永久生存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将生态道德纳入学校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以道德理念去维护生态平衡,做好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章节提及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与发展相关的问题,但学生往往难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因此有必要加强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让高中学生具备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9.
邹敏华 《生物学教学》2007,32(11):66-66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从“治本”入手,让人人心中都筑起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而这绿色屏障就是生态道德。什么是生态道德?生物和自然界应和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享有道德权利,人类应对生物和自然界负有道德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存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存平衡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不断的对自然进行攫取,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攫取资源速度远远大于资源再生速度,已不适合时代发展。因此一种新型的提高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新措施便应运而生。生物是一门自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我们的对环保的认识逐渐加深,生物新课程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目标,生物教学已不仅仅是教授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成绩,更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态善恶观。据此,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去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包英杰 《文教资料》2008,23(14):108-110
人类进入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人类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就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而要树立这种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我国公民进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尤其要对青少年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本文阐述了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加强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代宪华 《考试周刊》2014,(18):117-117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题组人员的研究,初中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凸显了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文章根据课题研究结果总结了初中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分析,以期使初中生能够合理使用网络,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验,考察渗透式实验对中等卫校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实验内容为:生态道德认知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中等卫校《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分析并设计教案、找出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设计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案例对学生进行渗透生态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符合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郭福华 《学周刊C版》2022,(12):142-144
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它与我国当前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必然承担着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其他教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雾霾天气肆掠、水土流失严重等大量环境问题的出现,暴露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经在慢慢失去平衡。这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关系。在此背景下,加强国人的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力图在分析生态问题背后的根源——人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10):36-37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就日益严重,虽然国家在建设发展中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粗放型经济模式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够恢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问题已经逐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未来发展中要想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应该从小学教育入手,让学生通过深化对于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入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教育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通过课文来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很好的方式。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挖掘,并且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刘敬波 《学苑教育》2020,(1):31-31,33
道德教育担负着启发青少年学生沿着确切健全的道路前行与成长的重要使命,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道德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完成的,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地理教学也可以越发呈现道德教育的实质,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根据初中生心理成长特性,通过对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教育是否贯彻得好,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成败.所以,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从"礼""情""信""任"四个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