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具体的文学人物,以追求美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意欲、需求、效益、功利,具有顽强的执拗的征服精神,文学中对“美”的评价内含着对伦理价值中“善”的判断,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感情和道德生活总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永恒不变的主题,而文学家总是按一定的审美理想去干预生活,道德理想就是审美价值标准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与伦理可以合而为上,实际上,二者在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与对美、善的追求上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2.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在当代道德理想重建中发挥着弘扬新的道德精神、提高人们综合精神素质的重要作用,需要其多元价值取向中实现文学社会本质与审美本质、审美愉悦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的统一。文学中道德生活的表现,应以审美的形态来显现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以充满热情与生命的生活形象表达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假恶丑的否定,以美的形式与情感诉诸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冰心的代表作《寄小读者》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对爱的歌颂,表现生命和谐之美,由此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美学理想吻合了造就理想人格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也体现了人类精神追求上的终极目标,在道德亟须建设的当今社会,此作品更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主要是指在德、智、体三个方面。而美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审美感是属于人的最高精神感。对美的追求是人精神生活的高层次需求。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其审美情趣却有高低雅俗之分,崇高与卑下之别。要提高人们的审美知觉,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正确的审美理想与崇高的审美情趣总是与智力教育的高度发展相联,与文化修养分不开。马克思对此有深切…  相似文献   

6.
“以美育德”指向的是美和善的关系,追求的是美和善的和谐统一。向善和爱美是人的社会天性,也是存在方式,人类离不开善和美的生活。善和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皆源自人性的内在需求和生命自身的自由追求,都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与美是共通的,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善是美的基础,而美是善的表现形式。基于善和美的相通性,美才得以育德,德才得以育美,这是“以美育德”的逻辑起点。审美教育实质上是唤起受教育者审美经验的过程,而审美经验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过程,美育主要通过深化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和坚定道德信念等方式促进道德心理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吕洋 《教育艺术》2005,(2):18-19
阅读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概论》中论述了阅读作品的教育作用:“文学作品总是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面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读者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相比较,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  相似文献   

8.
《典论·论文》作为魏晋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注重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发现,使文学回归对自身审美的追求,使美从道德的光环下解脱出来,开始踏上寻求自身美学特质的征程,也因此开掘出了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典论.论文》作为魏晋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注重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发现,使文学回归对自身审美的追求,使美从道德的光环下解脱出来,开始踏上寻求自身美学特质的征程,也因此开掘出了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后先锋”文学是中国大陆文学界在 1 999年提出的文学定位概念 ,主张继承五四文学在思想上和创作上的双重创新意识 ,对生活现实和写作现实进行双重否定 ,追求永恒的探索精神 ;反乌托邦 ,反道德理想主义 ;回归身体———我的世界 ,我的对象的世界。力图以汉语语言为本体 ,探求人的主体性解放。后先锋理论即是把文学的审美深入到对于世界的怀疑和检讨 ,在反抗偶像 ,回归传统 ,远离潮流的基础上 ,进入文学创造的核心———自由的审美理想。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方式 ,从叙述手法到文本构架 ,从审美理想到艺术表达 ,都显现出探索与多元的特征。“后先锋”的回归和前瞻都向着未来。他们是继承的 ,又是发展的 ,因而是先锋的、追求的、全新的  相似文献   

11.
张炜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作家,三十年来始终守护着文学的精神家园,精心打造每一部作品。获奖作品《你在高原》是一部关于理想、信仰、道德和审美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恢弘的文学气度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张洁前期小说的研究,分析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冲突现象;张洁小说创作重在找回失落精神道德世界,重在精神自由的审美追求。分析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矛盾现象,小说本身艺术强化与弱化现象特点,探讨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美,是人们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美的规律和审美的理想,创造出来的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以及创造者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之美。运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胡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20(4):106-107,,110,
如何处理生活丑使之成为摄影领域中的艺术美?一是以丑衬美,另一个是否定丑、批评 丑,目的都是突出美,激起欣赏者的审美理想和对美的热烈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载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审美的教育也源于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文学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树崇高理想,整合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具有艺术魅力的形象来打动人心.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追求美的过程。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美好的情慷,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法国美学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生通过欣赏好的文学作晶,可以获得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无论是塑造人物灵魂的小说,还是阐明事理内涵的政论文,以及说明科学真谛的小品,烛照世态人情的杂文。都无不蕴藏着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罗雪扬 《今日教育》2006,(7S):70-70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而精神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鄂温克族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文学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承载着鄂温克族人民的道德理想和审美追求,积淀着民族历史与文化信息,承载着鄂温克族人民安身立命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但学界对鄂温克族文学缺乏应有重视,有意或无意地放逐了对鄂温克族文学的检视与描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儒家的复古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儒家复古论者(以下简称复古论者)的美学理想是:一、以和谐美为其审美理想的极致。具体地说,即倡导中和的审美趣味、优美的审美类型和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复古论者标榜和谐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种美对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有导引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和谐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美。二、在审美理想的现实性上复古论者追求崇高之美。这种对崇高的追求是出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传统;出于复古论者对道统、文统的崇拜以及自接道统、文统的“私心”;同时还出于崇高自身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之所以在现当代文学史中别具一格,原因有许多,汪曾祺独特的审美倾向是其重要方面.审美倾向既与作家的个人审美经验有关,又与作家的人格范型、人格境界紧密相连,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通过作家塑造的各种文学形象体现或折射出来的,表现了作家对某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此观照汪曾祺小说,平实美、和谐美、淡化美三种审美倾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