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诗歌魅力探源邓琼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逾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作一个“直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身后他的声名却越来越大。据考证,唐以前的文人文集较完整地流行至今的至多只有6家,而这区区6家之中就有陶渊明集...  相似文献   

2.
苏轼对陶渊明邈然神会,他自称“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在以垂老之年贬窜海南时.“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策.常置左右,目为二友。”(《与程推官六首之三》)苏轼的一生坎坷艰难,但他却始终没有能像陶渊明那样拂袖而去,而是终其一生都在仕途宦海中飘荡流徙,这就必然导致他内在心态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正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过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做一个"只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他身后的声名却越来越大.自从钟嵘《诗品》把陶渊明列为"古今隐逸之宗"后,围绕着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朱光潜先生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则提出截然相反的论题:"历来伟大的作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其人其事 陶渊明(约365—427),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改为潜,自号五柳先生.去世后他的亲友将其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出生在九江柴桑.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等。  相似文献   

5.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6.
"植杖"释义勘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话。对“或植杖而耘耔”一句,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课本作了如下注释:“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植杖,把手杖立在一边,一说倚着手杖。耘,除草。耔,培苗。”笔者认为.无论将“植杖”释为“把手杖立在一边”,还是“倚着手杖”,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一句“遂迷,不复得路”。其中的“遂”字。教科书上解释为“终于”。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句话的翻译为“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显然,在这里是把“遂”解释为“竟。竟然”了。“终于”与“竟然”意思截然不同。那这里的“遂”到底该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8.
刘家宝 《学语文》2013,(3):48-49
感谢陶渊明.他为我们营造了一方神秘的“桃花源”,千百年来,成为诸多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同样也感谢柳永,他在《望海潮》(见卷首)中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桃花源”.一个有别于陶渊明笔下田园牧歌式的城市版的“桃花源”,带给我们的是另类的风情和别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韩爱玲 《现代语文》2002,(12):30-30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课本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墟”字的注释为“集市”,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体现了陶渊明平易淡雅的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的应是这样一幅图画:“远远望去,是一片模模糊糊的村庄,从那小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多么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正是这种淳朴宁静深深吸引了陶渊明,使他下决心告别虚伪、嘈杂的官场。而如果把“墟里”释为集市里,则顿感嘈杂之声入耳,破坏了这幅画的宁静和谐,恐非陶…  相似文献   

10.
狗熊掰玉米     
郝华  李波 《顽皮娃娃》2006,(5):15-16
1.有一天,狗熊去玉米地掰玉米。(他拿了几只筐?) 2.路上,他看见了一些小蘑菇。他把蘑菇下来说:“一会儿让妈妈做蘑菇汤喝。”(这里有几朵蘑菇?)  相似文献   

11.
Key(3):I.1.B get around意为“四处走动”;get along意为“进展”;getthrough意为“(电话)接通”;get together意为“聚会;相聚”。句意为“他渐渐老了,很少冉到处走动了”.可知get around符合句意。2.C句意为“池子里所有的鱼都死了,因为它们不能适应温度的变化”。adjust oneself to…表示“使自己适应……”,而fit意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Key(3):I.1.B get around意为“四处走动”:get along意为“进展”:get through意为“(电话)接通”;get together意为“聚会:相聚”。句意为“他渐渐老了,很少冉到处走动了”。可知get around符合句意.2.C句意为“池子里所有的鱼都死了,因为它们不能适应温度的变化”。adjust oneself to…表示“使自己适应……”,而fit意为“适合”;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江苏/汪笑梅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教师:“人们说,青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在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美梦吧。我国东晋时期有个叫陶渊明的诗人,他也做过一个美梦。他梦见了什么呢?”(范读课文)二、反复诵读,理解句意(学生置疑...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外人”共出现三次: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下称“外人①”)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下称“外人②”)(下称“外人③”)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诗文在高中绝对可以称得上经典,但说实话,一直未有真正读懂。前几年读《归去来兮辞》,略有感触,特喜欢其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而且简略为“倚窗寄傲,容膝易安”以自勉。但他的诗歌,包括《饮酒》《归园田居》等等都未理解,更说不上喜欢,多少年来只好照本宣科(虽然自己的照本宣科中的“本”已经不局限于教学参考书,但在教学中依然缺少自己思想,缺少对陶渊明的理解和深度认同)。  相似文献   

16.
陶谢并称浅说黄杰文学史上陶渊明(365-427)与谢灵运(385-433)往往并称“陶谢”。实际上,当时腾声干世的却是“颜谢”──颜延之(384-456)与谢灵运。时代相距他们不远的钟峰(?-552)在其《诗品》里,也把谢灵运的诗作列为上品,陶渊明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而后喻”被注解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也把此句注解为:“(人见其色,闻其声)而后喻晓其所为矣。”  相似文献   

18.
还记得上小学第一次作文课的情景。老师一句一句地把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抄到黑板上.整整抄满了一黑板;然后让我们读,让我们记,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把黑板上的文章东擦掉几旬西擦掉几句,只剩下一个“架子”:最后要我们把黑板上的作文写到自己的本子上.并补上老师擦掉的句子,看谁写得快.看谁补得好。同学们热情很高.到下课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文”.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信鸽往来     
问:如果把“大街的两边都有绿色的树木”译成英语,该怎么译?如果把“大街的两边都没有绿色的树木”译成英语,又该怎么译?(吉林梨树杨百诚)答:“大街的两边都有绿色的树木”一句是肯定的陈述句,在英语中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1)Therearegreentreesonbothsidesofthestreet.2)Therearegreentreesoneithersideofthestreet.3)Therearegreentreesoneachsideofthestreet.4)Therearegreentreesonthe(two)sidesofthestreet.句2)中的“oneithersideofthestreet”作“在大街的任何一边”解。一条大街只有两边,“eithersideo…  相似文献   

20.
苗向东 《阅读与鉴赏》2009,(10):14-15,54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有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柳传志为培养接班人杨元庆.将他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才把他培养成了“全才”。杨元庆在1988年进入联想,先从销售员做起.推着旧自行车.奔走于北京市的大街小巷。1992年,柳传志任命杨元庆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CAD)的总经理。1994年,柳传志任命杨元庆为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