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大学校园语码转换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逐渐成为校园里除了汉语以外的另一主要语言.校园里的语码转换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尽量使用英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得转换到汉语.在课外,学生在说汉语时也会转换到英语.本文通过调查大学师生对语码转换的态度,从而了解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民考民维吾尔族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在乌鲁木齐高校就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汉语的态度以及在交际情景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态度。结果分析表明:第一,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意识地去努力维护。对本民族语言是有很深的感情,努力传承和维护自己的母语。第二,他们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理性因素大于情感因素。一方面他们想保持母语的纯洁性,对汉语有明显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他们对汉语的社会地位以及汉语对其民族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的功能作用有理性的认识。第三,在家庭中主要使用维吾尔语,很少使用汉语,在家庭以外的交往中依然主要使用维吾尔语。他们学习和生活在以汉族人口居多的乌鲁木齐,使用汉语的人数比在家里说汉语的人数多。但研究表明他们对汉语的态度更加谨慎保守。最后为新疆双语教育以及高校加强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解决新疆双语教育的具体问题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西两种语言文化接触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英汉语码混用的现象应运而生。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以兰伯特的变语配对实验为主,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辅,选择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英汉语码混用的倾向、态度和对该现象长期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凡  陈星  李佳  廖烨 《文教资料》2009,(23):53-55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大学生汉英语码混用的倾向、态度和对该现象长期影响的看法.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码混用的频率较低,但对此现象已习以为常.话题和场合是决定大学生是否混用语码的主要因素.三个常见的混用语码的动机是简捷、委婉和幽默.大多数人在他人进行语码混用时都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大部分被试对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持积极态度.超过一半被试认为汉英语码混用应该被规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优选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隐蔽录音的研究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口语对话中的维汉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选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维汉语码转换,并总结出了维汉语码转换的句子受到汇嵌入规则、忠实条件规则、深层结构规则、线性句序限制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及日常观察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语码转换语料及数据;并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逐个分析校园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最后,把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归纳总结得出:大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如融洽气氛、拉近距离,获得方言归属感,达到省力原则、经济原则,重点强调或保密;同时,兼顾外在动机,如,环境需要,角色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的220名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的双语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语言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也高度认可和接受。被调查者有学好民汉双语的愿望。总之。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维吾尔语和汉语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了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民考汉”女性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了她们的语言变异,探寻了语言变异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语言学方法调查分析当今新疆维吾尔族青年语言使用态度变化.研究发现:维吾尔青年群体中母语和汉语的同化现象在加剧,民族的融合度在加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即维吾尔语言的继承和保护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朝气的一个群体,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文化,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多样,语言多样,从而语码转换普遍发生。语码转换是大学生交际策略之一,也是有效促进或疏远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收集大学日常谈话真实语料,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动机以及语言顺应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语言态度理论为指导,以塔里木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民考民与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态度及语言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对维吾尔语都有很高的认同感,水平普遍较高,差异较小。但汉语态度及水平差别很大,相比而言,民考汉学生对汉语的认同度及汉语水平高于民考民学生。针对调查结果,从双语教学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不仅语境不同,且体现不同的社会意叉。本文采用录音观察和采访的方式,分析并讨论了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四种社会意义,包括反映社会背景、适应社会规则、体现社交策略和反映精神世界。语码转换能够突出特殊效果,表达强烈情感或适应社会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探讨中学英语课堂师生对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差异,有助于教师正确运用语码转换策略,挖掘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潜能,发挥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各民族语言和汉语都得以使用。在各族师生和睦枢处的综合性大学中,语码转换的情况时常出现。本文通过对新疆大学民族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语码转换的语言特征、交际环境和交际双方的心理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码转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董若颖 《现代语文》2007,(6):108-109
引言语码转换最早是由Fishman于1971年提出来的,界定为人们在一次对话或交谈中用了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变体即各种层次上的语言存现单位,一般指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的双语现象。自此以后,就得到了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语码选择与转换是重要的交际现象和交际手段。了解交际者语码使用情况,分析导致语码选择与转换的原因,如语义因素、情感和文化因素、交际关系和场合因素、风格因素等,有助于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念和职业语言意识,掌握规范的语言和得体的表达并提高整体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语言和语言变体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语码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后便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以Gumperz的情景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理论为基础分析语码转换.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查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旨在为高校语言规划及语言教学提供可参考信息。研究表明:塔里木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持积极认可的态度,对英语的态度是多元的。针对学生的语言态度现状提出了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日常交际中,语码转换现象是日常交流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大学生日常交际用语的语码转换的分析,浅析大学生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码转换类型、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其引发语码转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赵小红 《考试周刊》2011,(51):25-26
语码转换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应用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和于国栋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模式,从顺应性的角度探讨报刊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广告中语码转换的分布模式和潜在的语用动机,而且对广告商的广告创作和广告读者的理解有一定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