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报纸内容表现形式的界定 报纸内容表现形式是报纸在组织新闻传播过程时,所采用的基本样式,是报道内容的表现手段,是与一个与报纸的报道形式相近的范畴.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内容表现形式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体裁分类,可以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特写、专访等;按照写作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倒金字塔式、非倒金字塔式、折衷式和平铺直叙式四种类型;按照报纸的基本的构成要素分类,可以分为文字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而这一种分类也是与报纸的报道内容最直接相关的,因此本研究对报纸内容表达形式的分析就是采用的第三种分类方法,以报纸的基本构成元素为对象,对体育专业报纸的报道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结构无论怎样变化:“倒金字塔”式结构、顺叙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散文式结构等,都应服从于一个共同的目的:迅速及时地传递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不同于其他信息,它是“易碎品”,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新闻价值与传播意义。因而,新闻报道要突出新鲜性重要性,传播要迅速及时。新闻导语与“倒金字塔”式新闻结构的出现与盛行,就是为了让读者尽快明了最新鲜最重要的信息。提倡散  相似文献   

3.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新闻中重要的材料放在导语中,次重要的材料放在稍后的段落,次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到结尾,新闻材料的重要性呈递减趋势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①。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变革两大方面,从六个方面论述颠覆倒金字塔结构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声 《新闻传播》2004,(6):64-64,69
传统的新闻以事件新闻为主,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样的新闻写作形式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事实。但是,随着新闻事业飞速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速,这种单一的、仅仅是“公而告之”的新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新闻的要求。以包括“五个W”为主的事实新闻早  相似文献   

5.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6.
消息写作讲求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思维也有其规律性结构。杨保军教授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新闻价值优先、传播效果为要、目标受众至上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罪案的报道有很多禁忌,目前也没有太多的范本可供借鉴,但这类报道在新闻栏目中占有不少的数量,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报道模式。本谈及的是我个人在采访罪犯(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的几点尝试,拿出来与同行一起探讨。对犯罪案件的报道,我个人更主张侧重于表现罪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和促成其案发的思想轨迹,而不是过多地渲染犯罪行为本身,对话的重点应该放在行为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外界因素的种种冲突中。  相似文献   

8.
倒金字塔结构是迄今为止对新闻结构模式的认识中最有新闻理论价值的发现,倒金字塔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头重脚轻”。可是判断这一结构的依据到底又是什么,传统的新闻写作理论并没有说清楚,同时,却又出现了与倒金字塔结构相对的另一个概念“金字塔”。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结构范式,既是记者赢得新闻时效的写作策略规约,又是读者浏览解读新闻主旨的认知图式。本文基于英语新闻报道的真实话语语料,从文体和传播的视角,探讨了英语新闻话语的叙事视角与意识形态的表现关系、消息来源引述范式、新闻标题的复合变体、导语的结构范式和倒金字塔语篇叙事结构等方面的文体特点,从而揭示新闻传播的话语信息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赵波 《军事记者》2004,(9):15-16
音乐以和谐为美。新闻传播亦然。现场短新闻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细节、一缕缕真情的和谐组合,让受众在活生生的现场事实面前获得信息,受到启迪。它确有其他报道方式不能代替的优势,但它也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报道方式。比如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新闻所反映的对象,这就决定了新闻事业无论多么发达和完善,都无法囊括所有的新闻现象,大量的新闻都是发生后的及时补报和追踪报道;比如说,新闻事实总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而发生的,有些新闻事实的形成过程长.有些还有个报道时机和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谓目击式新闻?也就是常说的现场新闻,即记者或通讯员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并将这些形成文字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学大辞典》也作了这样的定义: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及时报道现场情节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中的失实有显隐之分。隐性失实有一定的隐蔽性,较之显性失实更具危害性。有责任感的业界人士对新闻报道中的显性失实较为警惕,而对隐性失实则认识不足。对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不可掉以轻心。形成新闻传播中隐性失实的原因大致有:第一,在报道中由于缺乏对事实本质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而造成隐性失实;第二,在报道中由于由果溯因的不恰当造成隐性失实;第三,在根据事实加以判断时因思想方法不当造成隐性失实;第四,报道者由于对内容进行了不恰当的舍却而造成隐性失实;第五,对事实的报道由于违背客观规律、法律法规而形成隐性失实。规避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有防止隐性失实的自觉意识;其次,要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有关新闻事实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再次,报道者必须扩大知识面和储备丰富的知识;复次,要增强分析和辨别能力;最后,借助于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长、而又忽视实际内容和新闻价值、影响宣传效果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央和地方各级主流媒体的一个难题。本从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规律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揭示以新闻价值为核心彻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两方面提出改进时策:一是党政领导从自身做起,清除“官本位”的观念,不再把新闻报道的多少、位置、频率与自己的地位、政绩挂钩;二是新闻媒体要自觉提高报道水平,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更好地完成党的宣传工作,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大众媒介传播中,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归功于电视媒介的直陈式传播(技术)特性。众所周知,电视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即对新闻事件现场的逼真再现和直陈,声画冲击力成为其吸引力的直接源泉;缺少了对事件现场的逼真再现,电视新闻传播的魅力根本就无从谈起。然而.随着电视影响力的不断深入,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新闻采访解决的是新闻的“原料”问题,那么,新闻写作解决的就是加工、制作的工艺问题。传统新闻写作有“倒金字塔”的结构模式,即重要材料放在前面,次要材料放在后面,以便于读的阅读。事实上,哪怕这样也依然有一部分信息是属于冗余信息,传播方仍然需要拿出相应的篇幅或资源(版面大小,节目长度)来提供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7.
"连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波直接播报出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这类报道中,广播连线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节目的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18.
消息是新闻记者使用频率最高、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体裁。消息在新闻传播中担负的任务是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以最快速度传递给受众。因此,百余年来形成的"先重后轻"的"倒金字塔"结构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统治地位,通过各种背景材料,彰显新闻的厚重。  相似文献   

19.
现在读报纸或看电视新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消息类还是通讯类作品,细节描写越来越多,越来越吸引人们去欣赏去思考,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形象性和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共鸣,起到更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可以说,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类报道不再拘泥于单调乏味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跳开了八股文式的文风,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20.
李丁宁 《记者摇篮》2006,(11):51-51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面对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较之影像新闻,现场报道具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