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建农 《语文知识》2004,(11):27-28
杜甫是我国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穷困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现实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  相似文献   

2.
授课教师:北京丰台区第一小学孙宏慧教学内容:PowerPoint教学,以《古诗欣赏》为课件案例讲解。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竖排文本框”修饰文字和文本框。 2.初步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修饰。  相似文献   

3.
母爱虽然经常被谈论、歌颂,但我们所关注的,往往是爱的给予者,是她们如何辛苦、伟大、自我牺牲。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孩子呢?他们是如何感受母爱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他们难道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吗?在他们对母爱的寻求过程中,他们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还是委屈?是  相似文献   

4.
春 怨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解析 ]金昌绪 ,生卒年不详 ,余杭 (今浙江杭州市 )人 ,身世不可考 ,诗传世仅《春怨》一首。在人们眼里 ,春天是黄金般的季节 ,香泥垒燕 ,密叶巢莺 ,春晴寒浅 ,花径风柔 ,著地舞茵红软。但这首诗 ,以“春怨”为题 ,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不由人去思考 ,去想象 ,去品味 ,却又合情合理。“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这两句奇峰突起。试想 ,在花红柳绿、风筝竞天的和风煦日里 ,黄莺经不住春天的诱惑 ,在树上呼朋引伴 ,宛转啼唱 ,鸟语与花香的结合不就是春天美好的图画吗 ,为什么要赶…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古诗欣赏的意义1 培养古诗学习兴趣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 ,更能启迪人的思想 ,陶治人的性情。因此 ,古典诗歌的启蒙教育对小学生的学识与做人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诗歌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博大精深 ,浩如烟海 ,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 ,短小精悍的名篇教授于学生 ,它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枝红杏” ,让学生感受那古文化的“满园春色”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兴趣与欣赏能力。因此 ,教学中 ,我们决不能为应付考试 ,把眼光仅限于教材所定的诗歌 ,更不能把…  相似文献   

6.
万杰 《零陵学院学报》2003,1(1):114-115
新一轮语文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此处介绍的古诗学习模式是:网上查询识诗人→介绍背景释诗题→质疑讨论探诗意→吟背想象品诗味→迁移拓展悟诗质。能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从而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吴海跃 《语文知识》2004,(10):35-36
《语知识》2004年第5期刊登了张从林老师的《漫话荷花诗》,中在谈到诗人托物言志往往“借荷花赞美女性的美丽形象”时举了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荷叶(此处误写作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中对前两句分析道:“这首诗用碧绿的荷叶比喻少女的罗裙轻盈飘逸,用绽开的荷花比喻少女的脸庞娇嫩美丽。”  相似文献   

8.
9.
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汉代的五言抒情诗。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是谁,但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笼统地称为“古诗”。这些古诗深受当时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诗人陆机、东晋诗人陶渊明、南朝诗人鲍照,  相似文献   

10.
读《山海经》·其十①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④,良辰讵可待⑤!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12.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对犹唱,《后庭》遗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诗人王安石晚年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根据"遥知不是雪"的双层含义,即远看上去像雪及从远处可以判断不是雪,提出了诗人在这首诗中并非强调梅的洁白,而是强调梅的暗香的观点,从而逐层分析出了诗人的正直、高洁、自我安慰及对皇帝能够"遥知"改革者的苦心却"不知"的无奈。本文同时指出了要想享受古文学的美,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相似文献   

14.
15.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写道:“……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促进象征主义,此后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是显出一点进步了。”这段文字拿名人梅兰芳说事,不论是教参还是教师都讳莫如深。《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2003年第1版,第53页)  相似文献   

16.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七月,王安石和他的弟弟王安国、王安上等一起游览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北面的褒禅山,写了《游褒禅山记》一文。他在文中抒发了自己游山后的感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段话的表层意思是说要登山观赏到奇丽的风光一定要有志向,深层意思则是只有不畏险阻,知难而进,才能攀登知识或事业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存活于世的人类何曾会晤过其前辈.又何能遇见其后人。时间一去不复回,历史已定格尘封,再也不会重现。历史固然是裹着粘满尘土的衣服,附着迷幻的装饰,但却由于已然性和时间的单向性而获得了永恒,从而又未尝不是真实确定的——而真实确定这种性质与人们是否得窥其秘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古诗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是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殊,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导小学生欣赏古诗,首先要帮助小学生了解古诗的一些特点.古诗的一些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
欣赏     
方建有 《学子》2004,(4):8-8
人生,需要用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欣赏,而不要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观看。因为人生如果缺乏欣赏,就缺少了应有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