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养分,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当前,农村存在的施肥问题主要有:忽视钾肥、微肥的施用,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施肥时节不合理等等。 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解决施肥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普遍忽视钾肥问题是影响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2.
<正>勐海县属边疆少数民族县,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57万公顷,年产粮食1.3亿千克,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农作物产出量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作物布局、种植制度、施肥结构、耕作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土壤养分和耕地质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土壤底子不清,长期以来农户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北省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hm2左右,产量在70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2位。其中,设施蔬菜比重占到50%~60%,以设施黄瓜、番茄种植规模最大。然而,由于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仍以一家一户式经营为主,加之农民日常管理存在盲目性,导致不合理施肥问题表现突出,以肥水投入超量、养分配比失衡、供需时期失调表现最为明显。由于目前国内日光温室蔬菜养分供需协同调控研究基础薄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组织实施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及施肥技术”项目,负责人为张彦才研究员。课题组针对河北省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维护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目标,采用氮磷养分总量控制、有机养分替代、肥水优化管理田间定位试验和15N示踪技术,从理论参数、养分推荐技术、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三个层次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合理化施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明确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和养分供需协同调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养分精量化推荐技术,提出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与模式,构建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优质高效施肥技术体系。该成果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维护了菜田土壤持续利用,对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生产从2004年以来,实现连续8年增产。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N850斤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11(4):298-299
由水保所和有关省区科技人员承担的“黄土高原微肥使用的有效条件与施肥技术”研究,从1977年至1991年,历时15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5年中,课题组累计在陕西、山西、甘肃等省推广应用微肥达448.8万公顷,增产粮食150万吨,新增产值7.48亿元(当时价);在国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西宁市“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经过3年的实施,总结出了浅山地区温室配套雨水集流窖的结构和修建技术,应用水窖的集雨技术和温室微灌技术,提高雨水利用率,解决了干旱地区温室灌溉问题。项目选用小麦、油菜、蚕豆和马铃薯等优良品种12个,适当扩大油菜、蚕豆等优势作物的种植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建成20hm2集试验、示范、生产为一体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区有效带动了项目区旱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两年累计示范面积5400hm2,粮食作物增产10%~22%,油料作物增产12%~20%,累计增产粮食270.1万kg、油料81.3万kg…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粮食安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多次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十四大战略之一和国家重大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他又对藏粮于地进行延伸,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同时,要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内涵式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土壤物理、化学调控措施的增产潜力已达瓶颈,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亟待发掘新的增长点。例如,我国在世界7%的耕地上施用了世界1/3的化肥,氮肥的平均利用率不足30%,相当于每年损失高达500亿元。此外,大量农业化学品投入导致了有害物质积累、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据2010年环境保护部的估算,我国农业来源总N和总P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土壤养分元素的形态转化几乎完全依赖于土壤微生物组,因此,揭秘土壤微生物组,发展土壤-微生物系统及其功能调控技术,探索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作物施肥管理技术。在掌握土壤供肥以及对土壤化验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按方配肥,科学施用,可以有效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技术提升等均为粮食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在当前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局势下,大水大肥等依靠农用物资投入提升粮食产量的增长效应已进入平台期,持续增产的空间有限。在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数字经济与农业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将是我国粮食增产增效的新增长点。围绕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针对从整地到粮食入库的全过程,文章提出了智慧农业的“九步法”,即“两精”“三变”“三减”“一用”,并分别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内涵、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对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的作用。最后,针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就大数据的获取、标准化、应用和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GB24910540)等的支持下,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主,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免疫能力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体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较空白亩增产76.2kg,增产比率达62.4%,亩增效91.98元,较常规施肥亩增产12.2kg,增产比率达6.6%,亩增效15.20元;通过测定,大豆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65.6%;对秋收实际大豆亩产与目标产量进行比较,偏低1.7kg,目标产量吻合度为99.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春青稞藏青320在贡嘎县中低产田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该县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我地区春青稞大面积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采用"3415"回归最优设计,开展了春青稞青320肥效试验,研究中低产田施肥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的施肥配比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1)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2)该区域土壤肥力春青稞亩产量达146.5~156.25kg。(3)当地常规农家肥亩施用量1500kg,在提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当季亩增产20.5kg。(4)结合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和目前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肥亩推荐施用量分别为46%尿素8.21kg/亩,12%过磷酸钙18.75kg/亩,60%氯化钾2.29kg。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今年是农业科技推广年,农业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十大先进适用的技术。 1.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今年新推广5000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22亿公斤。 2.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今年计划推广2000万亩,可增产粮食6亿公斤。 3.地膜玉米。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可增产  相似文献   

14.
粮食增产背景下松花江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杰  张士锋  李九一 《资源科学》2014,36(9):1780-1788
根据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的规划,松花江区承担粮食增产任务150亿kg。在此粮食增产的背景下,对松花江区的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估,计算区域农业水资源能支撑的粮食生产规模是有实际意义的。本文通过构建松花江区的农业水资源最优配置模型,采用单一线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各行业水资源分配、地形地貌、农耕制度、市场调节、区域气候、流域调水、农耕状况及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模拟结果显示,松花江区最优能实现粮食产量1 043.57亿kg,其中水稻产量达304.35亿kg,玉米产量为700.92亿kg,农业水资源能够承载预期的生产目标,并且粮食产量还有提升的潜力。模型的优化结果显示,二级区的嫩江区、第二松花江区、松花江干流区和乌苏里江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有限,对于其他子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区优化后灌溉面积增加约250万hm2。模型为区域内水资源调配,区间跨流域调水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灌溉节水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乡(镇)级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乡 (镇 )级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菜田土壤主要养分N、P、K、Mn、Zn、Fe等尤其是P、Mn和Fe的速效含量明显高于粮田 ,种植制度和土壤肥料有关的管理历史是对土壤养分进行宏观分区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粮田土壤N、P、K、Mn、Zn和Fe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整个区域土壤N、P、K、Mn、Zn等主要养分速效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存在着半方差结构 ,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存在着空间相关性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粮田区域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2、2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 1 2 5 %和 1 2 5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 89 97~ 74 6 5 6元 hm2 和 5 2 9 6 2~ 1 34 3 4 5元 hm2 。  相似文献   

16.
化肥与农业     
化肥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的“粮食”,但化肥施用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我国化肥从无到有、在过去60年中实现了生产和使用的双重飞跃,化肥的产量和用量从1950年(<5万吨/年)至2009年(>5 000万吨/年)增幅超过1 000倍,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施肥不当,化肥带来了局部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行动,采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改进管理者和农户的认知水平,提高化肥、有机肥等各种养分的利用效率,以扩大经济产出、降低环境压力,支撑我国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kg/hm^2增加到274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kg/kg逐渐下降到16.9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与蔬菜施肥技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通过对西宁三区一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68块保护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施肥技术调查,并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5个标准养分级别为依据,对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估,提出施肥技术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技术战略与路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技术战略和路线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从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增产、主攻玉米持续增产、主要依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种粮农民经济收益、粮食精深加工、节约和降低产后损耗、构建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国家战略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技术战略与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红锋 《西藏科技》2004,(10):13-15
通过对布久乡农田土壤养分分析化验,得出一些土壤肥力的结果,并进行评价;同时结合该乡土壤质地和平衡施肥的原理,提出目前布久乡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