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产品开发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项战略性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赋予的内在的动力。集成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地研究解析民营企业知识转化、集成创新、新产品开发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知识转化的优化路径,揭示集成创新的优化机理,提出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改进策略。研究结论为中国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机制的完善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俊  朱欣民 《软科学》2012,(3):20-23
在提出八大假设的基础上,构建集成创新链模型和开发3C融合产品的集成创新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其结果是对集成创新理论的补充,能给国内3C企业开发3C融合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15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内外部整合间的关系及其对开发效率的影响机制,并且依据内外部整合对样本企业的整合模式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整合模式与开发效率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研发营销整合对开发效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通过研发客户整合和研发高校整合对开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制造整合对开发效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通过研发供应商整合对开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表明,可以将样本企业的整合模式分为低强度整合、中强度整合、重客户轻高校整合和高强度整合。方差分析表明,高强度整合模式的开发效率显著高于其它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别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在讨论了知识表示方法选择所应考虑的因素后,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别指出了其优缺点。进而提出了利用本体来表示新产品开发领域的知识以解决其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的问题,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发型团队组织创造力的成长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研发型团队的激励过分注重需求激励、目标激励、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等内部性激励,忽视了强化激励的作用。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研究可以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企业业务分权和新产品开发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横向集成是影响新产品开发速度的至关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不能简单地认为组织分权程度高有利于加快新产品开发,业务分权是否能够加快新产品开发,取决于横向集成的强弱和决策权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密切结合新产品开发情境,细分了新产品开发需要获取的三类知识,探讨了供应商参与对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要三类知识的影响,进而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的机理。以广东省15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方法实证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供应商参与对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三类知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新产品开发效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三类知识对新产品开发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揭示了知识获取是供应商参与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面向自主创新的知识集成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文章在研究分析有关知识集成管理和自主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将知识集成创新的思想引入到自主创新理论之中,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知识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产品开发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目标之一。集成创新是我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常规性策略。集成创新是在知识管理的平台上展开的。基于国有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地研究检验了知识转化、集成创新和新产品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集成创新模式下知识转化对新产品竞争力的促进机理,发现优势路径和不足之处,提出新产品研发的具体改进策略,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培育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发现,知识组合化的促进功能较为完备,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和知识内隐化的功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摘要: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对外部知识的有效整合、增强吸收能力将有利于组织促进新知识的创造,促进自有知识的形成,从而构建起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117家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讨吸收能力、合作能力、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2)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该结果对于正确理解企业吸收能力、合作能力、知识整合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龙一  张炎生 《科学学研究》2010,28(7):1104-1111
网络化创新平台的出现,使知识安全对于产品创新具有重要基础意义。针对企业产品创新的知识安全及防范问题,从基本的知识安全认识、发生机理、安全需求等问题出发,对企业知识安全控制系统的构建、实现及管理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把企业产品创新的信息安全提升到知识安全,为企业提高产品创新绩效、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平台,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针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现象,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流耦合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据此构建了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理论模型。选择我国201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耦合度、组织环境、知识传递方式和知识节点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正相关,知识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负相关,其中组织环境对知识流耦合效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戴德宝  赵敏  陈荣秋 《科研管理》2007,28(4):55-59,80
本文在描述新产品开发基本流程基础上,依据"阶-门"模型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新产品开发网络集成模型。该模型通过顾客交互、研发流程和数据集合三层体系结构不仅体现了对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及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应用,而且是对"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化经营理念和新产品开发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模型能够进一步改善研发流程,并有效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新产品开发领域中知识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阐述,并且对其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在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O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理论及知识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组织要素、知识管理活动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基于对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活动有显著影响,但IT工具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则不显著,限制IT工具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使用的不便利性;组织要素的各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航空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推进知识管理时应采取的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跨功能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力  宣国良 《科学学研究》2006,24(6):921-928
界定跨功能知识整合在本文的含义,分析跨功能知识整合面临的三种边界,提出通过扩展个人和部门的范式来赢得共识、跨功能职位轮换进行知识整合、构建跨功能的产品团队、构建基于对等知识联网的柔性组织进行跨功能的知识整合、重新配置组织记忆来创造新的组织例规和知识等5种机制来促进知识整合,并论述这些机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知识惯性、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我国珠三角地区的165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经验惯性不但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效果,而且还分别通过外部知识整合以及内部知识整合两个中间变量分别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效果;(2)企业程序惯性和资讯惯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都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程序惯性会通过外部及内部知识整合,仍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企业资讯惯性也会通过外部知识整合,负面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3)知识整合包括外部知识整合和内部知识整合,均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品创新度的NPD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炜  孙树栋  郭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5):996-1002
 在国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企业新产品研发(NPD)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创新程度NPD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差异,提出了五条相关的基本假设;问卷调查了国内97家企业,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验证了五条假设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