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维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1986年至199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学习,1996年至1998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曾于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作访问研究。近年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2.
张训华,博士,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编、《海洋地质前沿》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兼职教授,青岛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陈小俊,四川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分别于1997年、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8月,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Brook分校,获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11年6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AnnArbor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1月—8月,到德国MaxPlanck数学研究所进行访问。主要从事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8):F0004-F0004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志南,男,山东青岛人,1937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1年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国家级重点学科海洋生态方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211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国际小型底栖生物学会会员,国际海洋生命普查(CoML)中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地形的起伏,卫星的运动,重力的变化,地球空间坐标的数学关系,海洋物理场数据所隐含的奥妙……这些领域,都有边少锋教授执着的探索.30余年,他投身大地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测天量地的探寻中,书写着多彩的导航人生! 投身测量写春秋 边少锋教授所从事的大地测量是研究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点位确定数学关系及地球重力场的一门地球科学分支学科,可以为资源开发、空间科学、城市规划、导航制导等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7.
我自1952年师从当时从美国回国的黄鸣龙教授先从事倍半萜山道年及一类物立体化学研究,后从事甾体化学的研究.1958—1960年协助黄教授建立起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甾体合成和甾体反应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60—1961年,我在捷克科学院有机和生化研究所师从已故的Sorm教授从事倍半萜化学的研究.1961年起我和我的同事继续从事甾体和萜类化学的研究,在甾体化学方面主要从事甾体口服避孕药的全合成和甾体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莱甾醇内酯及一类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王二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先后在青海省地质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9年开始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1988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及行星科学系,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1988年获得美国地质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设计奖,199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6年先后在美国贝斯石油公司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1997年受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1999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大…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国家加强地质工作,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的战略部署,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2008年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专项。该专项下设9个项目,其中由吉林大学承担的项目9“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sinoProbe-09)于2010年正式启动,经过三年的探索研发,在大型软件平台、大功率陆地电磁勘探系统、无人机地磁场探测系统、无缆地震勘探系统、万米超深陆地科学钻探重型装备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国家即将全面开展的地壳探测工程(深地)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一鸣,博士生导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智海电子仪器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长期从事信号处理、自动检测技术、智能仪表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81~1983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测量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从事多相流  相似文献   

11.
<正>专家简介:张绍晴,美国气象学领域耦合资料同化研究专家,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因在大气—海洋耦合资料同化和初始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曾荣获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杰出研究论文奖、美国联邦商业部研究和发展金牌奖。针对大气—海洋耦合资料同化过程中存在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问题,以及全球气候耦合资料同化系统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曾在Nature  相似文献   

12.
专家简介:蔡榕硕,理学博士,研究员,从事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大气科学五年制本科专业,之后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其间,在日本、德国等地作为访问学者从事海洋气象观测、大气模式等学习和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地球物理三维勘探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其要求更精细的三维网格剖分,现有的一些方法随着网格节点的增加其收敛速度相应减慢。对于应用中更复杂实际模型、更细密网格剖分以及更快收敛速度要求,难于有进一步提高。要有所突破,需借助计算数学最新进展,引入新的高效算法。多重网格法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求解微分方程近乎最优的新算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多重网格法基本原理和运算格式,着重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多重网格法在地球物理正反演中的应用成果和发展现状。此外,对多重网格法在地球物理正反演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国际分幅编号:J51C004001)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中基础调查计划的工作项目之一,工作项目编号:GZH200900501,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开展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目标任务是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1:25万青岛幅海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环境地质因素分布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并达到国家当代科技水平的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15.
曲音波,1953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197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工业微生物学专业。在工厂从事4年技术工作后,1978年作为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回母校深造。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赴日本大阪大学和东京大学进修一年。回国后,在导师王祖农教授和高培基教授指导下,继续从事纤维素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1986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副教授、第一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6.
祝有海1963年出生于江西,198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8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从事钾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的找矿和科研工作。1995年赴日本琉球大学理学部海洋地质专业深造,1997年回国,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和其他海洋矿产的调查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百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人员。  相似文献   

17.
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研究所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设的,现有各类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人,讲师、工程师10人,另有23名博士生、28名硕士生在这里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51-452
1 首席科学家包信和  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195 9年 8月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87年 7月在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9年 8月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Fritz Haber研究所从事金属催化理论研究。 1995年 5月回国。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用原位、动态方法观察反应过程中金属催化剂表面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下发生的结构自组合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非线性表面反应动力学特征。近年来主要从事金属催化剂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在烷烃活化相关的新催化剂研制和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先后担…  相似文献   

19.
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研究所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设的,现有各类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人,讲师、工程师10人,另有23各博士生、28名硕士生在这里学习工作.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相控阵及低副瓣、超低副瓣理论和技术;现代天线微波测暨理论和技术;天线微波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新技术研究.近年未,实验室根据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尤其在极低副瓣天线的  相似文献   

20.
材料物理领域的探路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庭栋教授1944年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专业,1983年研究生毕业于该校,获硕士学位。1983年至1993年曾任教于武汉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1990年至1993年获洪堡奖学金,德国马普研究院斯图加特金属所访问教授,同期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去英国拉夫保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3年回国在钢铁研究总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庭栋长期从事非平衡晶界偏聚和晶间脆性断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