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专利数据转让的趋势和活跃度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区域发展情况和创新水平动态,故对区域间专利转让数据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2011—2020年专利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在全国各省市的转让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转让人和受让人的类别特征,受让人地域分布、主要转让人和受让人及IPC分类情况等不同维度。结果表明:陕西省10年间对省外的专利转让数量高于省内,但各省份数量不等,省内仍是最主要的技术转移地区;转让形式主要表现为校企转让。本文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陕西省内及西部地区技术薄弱地区的技术输出,构建逐级上升的创新模式,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促进形成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型协同创新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剖析了国内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专利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结果/结论]在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案例,对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出了建议,最终形成了面向高校内部、面向协同创新产业链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层螺旋上升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利权(申请权)转移、许可情况现状及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专利权转移、许可较为活跃,为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创新支撑,但与湾区内高校雄厚的研究实力以及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提高高校高价值专利产出,完善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建立良好的专利转移、许可环境,充分利用湾区优势资源,为湾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专利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丰富的人才优势、以及其独特的联盟体系可以更好地为专利信息提供服务。云南省也在高校专利服务发面加紧了前进的步伐,本文以云南省高校对接的M企业为例,介绍了云南省高校为省内中小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模式,帮助其进行市场分析,获得专利转让成果的同时,为其提供好的市场发展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主导产业各异,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技术转化投资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亟需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创新价值链对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过程按科技产出、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三阶段开展创新效率评价,运用DEA分别考察各阶段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并非各环节均DEA有效,在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环节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合作网络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互动和演变对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持续创新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211工程"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专利合作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高校技术研发领域和专利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带动了其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且技术研发领域的差异使得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不同;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的技术领域变化受到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高校技术研发领域的发展在高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专利是高校知识创造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专利许可给企业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创造的知识向企业的主动转移。从向企业许可专利这种知识转移形式来看,我国高校创造的知识都转移到哪去了?基于2008—2012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国范围内高校专利许可的时空分布和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省内许可是主流,跨省许可关系较为脆弱且存在小世界效应;专利许可时空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地区取代珠三角和京津冀成为专利许可核心区域,同时出现了山东、安徽、陕西等次级新兴区域;块模型分析显示,专利许可区块特征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重要组织。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专利布局推动技术转移与转化,促进资源共享与科技创新,是高校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战略联盟是实现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也是当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incoPat数据库为检索和分析工具,对国内外高校机构联盟(中国C9、美国常春藤联盟)的专利申请趋势、高价值专利、主要技术领域和主要技术主题进行分析,并对高校联盟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为高校专利布局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校联盟的建设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对比分析发现,高校联盟之间可以在相同技术领域下探讨学科热点、学科前沿以及新型技术主题,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9.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是衡量区域创新的常用指标,其产出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以广东省1986—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专利生产对广东全省及省内4个区域和21个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析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5):28-32
以南京市8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技术创造、创新扩散、技术维持三阶段,选取13个专利指标,从技术创新活跃度、技术创新优势度、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技术创新影响力四个维度对高校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在不同创新维度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在不同创新维度的优势与劣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不同维度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索分析浙江与广东近31年的专利数据,发现两省技术创新具有不同模式:浙江技术创新的领域分布比较广泛和均衡,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呈现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特征;而广东的技术创新则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和非均衡性,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且以企业为主导。两省分别面临着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压力较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技术创新相对优势缩小、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未来两省应当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实施针对性的科技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对接,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质量和知识产权运营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成为大势所趋。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元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外部资源,但关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仍然缺乏,且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可能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文章融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创新网络,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法,从个体网络视角分析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权变因素与内在机制,检验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知识基础深度正向调节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企业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对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实现。研究结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分析视角,建立2000-2020年全国卫星应用专利数据池,围绕专利态势、技术领域、创新主体三大维度,对比分析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等地卫星应用产业专利情况,以判断广东省在卫星应用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技术布局热点及薄弱环节、创新主体构成及协同创新情况,为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卫星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在电通信技术、基本电气元件等领域具有优势,创新主体支柱是企业,但整体创新协作较弱,建议强链补链推动集群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集聚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定量分析创新主体的生物产业专利技术竞争力对于制定未来发展策略至关重要。采用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采集整理生物产业相关专利数据,通过分析广东高校生物产业相关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权项数、存活期、被引次数等数量、质量及价值评价指标,对广东高校生物产业各领域的专利技术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了解广东主要高校在生物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发展态势,并为各高校在生物产业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提供策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宇良  戚雁俊 《学会》2013,(7):19-26
基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实现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理念,围绕科协组织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了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和惠利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差异或缺失,阶段性论文发表、课题研发和专利申请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标志。科协资源优势在于助企惠工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大有作为,提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当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政府实施专利费用政策和专利制度运行的现状,分析了政府实施专利费用资助政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认为政府资助专利费用政策并不直接作用于我国的技术创新,而是以专利制度的运行为中介,并分别从两个方面具体探究了政府资助专利费用是如何促进或者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  相似文献   

18.
专利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专利的聚集地,其“高产出、低转化”的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对此,研究从整体视角出发,以高校、科技中介和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专利转化的全过程,探究高校专利转化的多元等效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的专利转化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大数据能力是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绩效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产生高专利转化绩效的有高校创新主导下的科技服务驱动、企业能力支撑下的商业资本赋能以及科技中介连接下的校企协作转化三种模式。研究结论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也为高校专利商业化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Policy》2023,52(2):104661
Using patent data for a panel sample of European companies between 1995 and 2016 we explore whether the inventive succes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related to earlier firms’ innovation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nd identify which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rnal factors shape this performance. We show that AI innovation presents strong dynamic returns (learning effects) and benefits from complementaries with knowledge earlier developed in the area of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igh-speed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sis, and more recently cognition and imaging. AI patent productivity increases with the scale of firm innovation, and is lower for companies with narrow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s. There is evidence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from ICT innovators to AI innovators, but this effect is confined to the frontier firm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fiel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ith the take-off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ical lead of top AI innovators has increased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internal competences and the expanding knowledge base. These trends help explain the concentration process of the world’s data market.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专利申请情况看广东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对2008年至2012年五年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统计,从国内专利申请的角度对广东高校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广东省的科研单位、企业为参照对象进行对比,得出了广东高校专利申请增速高于全省,创新能力处于合理水平的结论,指出了发明专利比重却下降等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