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有一包粉末,可能是KCl、Na2 CO3 、FeCl3 、Na2 SO4、Ba (NO3 ) 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现将探究的部分问题和实验过程呈现在表中(假设各步恰好完全反应) ,请在序号后填写相关的内容以完成该实验报告: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存在有色离子吗?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无色这种粉末中一定无①实验二白色沉淀是什么?取少量沉淀,向其中滴加盐酸②③实验三④⑤⑥⑦  通过实验推断此粉末的组成是⑧。分析:上述五种物质的水溶液中,仅有FeCl3 是黄色的,其他均为无色,因此通过…  相似文献   

2.
例1 无色液体A中,可能含有Cu^2+、Al^3+、Mg^2+、Fe^3+、Na^+、CO^2-3、SO^2-4等离子中的某几种.若取A溶液加入用盐酸化的BaCl2溶液,只出现白色沉淀.若取A溶液加入Na2O2,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加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一、“有无”型推断题 例(长沙)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4.
解析(1)因固体溶于水,且其中不含可溶性银盐,加BaCl2溶液后生成了白色沉淀A,故白色沉淀A可能是BaSO4或嘲或两者的混合物.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生成“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可推知白色沉淀A是BaCO3,  相似文献   

5.
例1(镇江本年调研题)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CI、HBr、S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能被完全吸收.将所得无色溶液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酸化的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原混合气体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尤志杰 《考试》2004,(2):48-49
[例]现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Na2CO3、Na2SO4和Ba(NO3)2中的一种。为确定每种溶液,做如下实验: (1)a+d→气体+溶液(2)b+c→沉淀+溶液(3)b+d→沉淀e+溶液(4)a+b→沉淀+溶液f (5)e+f→气体+溶液。则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4、H2SO4  相似文献   

7.
题目 (2004年郴州市)将30.2g由CaO、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a^2 、CO^2-、HCO^-3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后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可得32.0g白色固体.求原混合物中CaO的质量,(提示:NaHCO3可以与碱反应)  相似文献   

8.
Mg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化学教学”92年第6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一文认为是MgCO3;94年第3期“用硫酸镁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吗”一文认为是Mg(OH)2,现在的《无机化学》教科书中一般认为是碱式碳酸镁.白色沉淀究竟是何物质本文从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初步说明.MgSO4和Na2CO3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可完全电离,电离产生的Mg2+、CO离子都可发生程度不同的水解,Mg(OH)2、MgCO3都是难溶化合物,所以当把MgSO4和Na2CO3两种溶液混合后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多重平衡:(如右图)HCO离子还可…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型试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例1小刚在化学实验室里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探究了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做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也有可能是Na2CO3;③还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李德前 《化学教学》2000,(12):39-39
人教社’95版初三化学书P1 90 有这样一道习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 ,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也可能只含其中一种物质。为了鉴别它 ,做了下列实验 :(a)取一些白色固体溶在水里 ,有白色沉淀生成。把该悬浊液过滤 ,滤液无色。(b)在滤出的沉淀里加入盐酸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滤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2 )操作 (a)里滤出的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3)滤液里含有哪些溶质的离子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类图像题考查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查对反应过程的理解 .2 0 0 1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 2 4题就是一例 .本文总结该类题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及解题的技巧 ,并举例说明 .一、“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化学反应种类往某种无色溶液A中不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X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而后又消失 .具有这种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约有五种 ,并产生五种不同的沉淀变化图像 .1 在Al3 溶液中不断滴加强碱溶液反应原理为 :Al3 3OH- =Al(OH) 3,Al(OH) 3 OH- =AlO-2 2H2 O为突出主要问题 ,不…  相似文献   

12.
题目:有一包粉末,可能是KCl、Na2CO3、FeCl3、Na2SO4、Ba(NO3)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现将探究的部分问题和实验过程呈现在表中(假设各步恰好完全反应),请在序号后填写相关的内容以完成该实验报告:  相似文献   

13.
题目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和AgNO3溶液的一种.已知:①A与B反应时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时有沉淀生成;③C与D反应时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时有沉淀生成:⑤A与E反应时有气体生成;⑥在反应②和③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14.
题目 下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存着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B、G、H、J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L为红色粉末状氧化物,I、K为固体单质,白色沉淀F能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M不能溶于稀硝酸.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下图中的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嘲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爆荆。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列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通入适量CO_2生成CaCO_3白色沉淀;再通入过量CO_2则沉淀溶解生成Ca(HCO_3)_2。 2.往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磷酸:滴入一定量H_3PO_4生成Ca_3(PO_4)_2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H_3PO_4则沉淀溶解生成Ca(H_2PO4)_2。 3.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滴入一定量的NaOH生成白  相似文献   

17.
一.仪器和药品1.仪器:250毫升的烧杯8只,白色手绢二条.2.药品:红蓝墨水应加水冲稀5倍左右,2-3%的暗紫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该溶液PH值应在4左右(以稀硫酸调节).3%的双氧水溶液,4%的硫氨酸钾溶液,4%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少量三氯化铁固体粉末.二.表演操作1.课桌上放上两排25O毫升的烧杯,第一排烧坏中分别依次盛放2O0毫升的蓝墨水、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溶液、硫氨酸钾溶液.第二排烧杯中依次盛放20O毫升的红墨水、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溶液、亚铁氯化钾溶液.外观上看第一排的颜色分别为蓝、紫红、无色、无色.第二排的…  相似文献   

18.
1 奇怪的现象 对比Na2CO3与NaHCO3性质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是向两者的溶液中分别滴加CaCl2溶液,根据他们的性质可以预期,前者应该出现白色沉淀,后者则没有明显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也出现白色沉淀,现象非常明显,而且此沉淀能溶解于稀盐酸.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化学教材和高等院校的无机化学教材里,均写到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其实这一描述这是违背了科学事实的。事实上过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Na2O、Na2O2、NaO2等组成的混合物,NaO2(实为Na2O4)才是导致固体呈淡黄色的原因.并不是过氧化钠造成的。因此采用一种新的的制备方法.制备较为纯净的的Na2O2.来证明这一点.并以此澄清过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的科学事实,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相似文献   

20.
柏文同志:您给《湖南教育》编辑室的信谈到,有的资料把无色的 Ag~+与 CO_3~(2-)结合生成的 Ag_2CO_3,说成是白色沉淀,而您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 Ag_2CO_3与 AgCl 却略带黄色,又在《简明化学手册》中查得 Ag_2CO_3为黄色粉末,不知孰是孰非。《湖南教育》把您的信转给了我,并嘱我作答。现就我所知,交答卷如下,供参考。我认为您在实验中对 Ag_2CO_3颜色的观察同《简明化学手册》关于碳酸银颜色的记载是一致的,是对的。碳酸银是黄色粉末。至于有的资料把 Ag_2CO_3说成是白色沉淀,可能是单从 Ag~+和 CO_3~(2-)均为无色离子考虑所致,也可能是只注意到实验初时出现的近乎白色的深浊液,而忽略了沉淀的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