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了解它们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  相似文献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是中考中常考到的一个实验.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  相似文献   

3.
王战先 《物理教师》2001,22(5):19-19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形式:在教师的启示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器材:平面镜、平板玻璃各一块,相同的钢笔电筒二支,铁皮夹子二只,刻度尺一把.(二个学生一组)  相似文献   

4.
1.设计思想。平面镜成像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本节课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从生活中的水面、玻璃、镜子、光滑的地砖都可以成像引入新课,按照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然后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平面镜,学生身边有着熟悉的生活情境,存在着模糊的前置认识,一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感受,学生认为像和物大小不一定相等,这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有关,这是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及小孔成像知识的影响。二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怎样找到像的位置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在体验感悟、发现问题、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将探究引向深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步点拨【学习目标导航】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相似文献   

7.
查颖 《考试周刊》2015,(15):129-130
本文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教学过程的介绍,进一步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广大物理教师对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广西教育》2008,(2):90-92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旧教材中,本节要求教学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从知识和技能方面来看,新教材和原来差异不大,增加了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但是,教材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和信息的记录,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生必做物理实验之一.对比多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只进行平面镜垂直水平桌面这一情况的实验探究,而对于平面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的情况并没有提及.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遇到平面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的情况,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本文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完善实验方案,突破学生错误的前认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杨戈 《物理之友》2022,(12):16-18
以“平面镜成像”教学为例,探索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途径,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本节是在介绍完有关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后,对它的成像规律作进一步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得出成像规律,为以后解释照相机与眼睛,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其实验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也是中考光学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光学内容部分有四条基本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4)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对活动建议部分有两条要求:(1)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郑海宗 《广西教育》2013,(37):91-91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方式,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机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呢?  相似文献   

14.
万东升 《物理教师》2007,28(10):29-30
1引言新的物理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提高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我们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同时还要具备在物理实验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实施的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能对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物理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是获得结论及规律的重要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提高探究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都知道:由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物通过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下来。图1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于是很多人下了一个结论:平面镜只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7.
以探究小孔成像特点及成像条件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系统认识小孔成像。设置八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小孔成像,归纳成像条件,对太阳小孔成像的实验进行检验,并自制小孔成像仪再次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中学理科》2008,(4):34-37
【中考热点与要求】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4)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这一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平面镜的作用,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和谐的同时,知道事物的另一面——光污染.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能力要求,主要涉及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探究等,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