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发稿总免不了与编辑电话联系。记得,前些年记者询问稿件,编辑总问:是急稿,还是慢稿?而去年,编辑先问是否当日新闻?在今年,编辑则是开门见山地问,你几点几分发来稿件!2000年12月31日,我参加新华社·新华网“新世纪曙光报道”的现场直播,切身领教了一次非常紧张而又兴奋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通联部编辑老师:你好!我万分感激贵部编辑老师的原因是:我先后在你们主办的《通联情况》上两次见稿。第一次是一封致军报编辑的感谢信配编者按全文发在1997年第3期上。第二次是写对邹延龄、鹿建宁等英模事迹的感触,发在1997年第8期上。而且我还及时收到了两张30元稿费的通知单!你们不知道,这对于一个初涉军旅新闻道路,还未起步上路,急需扶持的青年来说,是何等鼓舞人心!军报认稿不认人,我算服了。以前曾听人讲:在军报上稿,不找关系,不送礼,白搭。自己也先后数百次寄稿军报,要么寄给编辑部,要么寄给编辑本人。如今正式…  相似文献   

4.
英国第一份24小时的报纸《伦敦每日新闻》于2月24日问世。创办人是《镜报》集团的一个出版商。该报内容介乎高级大报和通俗小报之间,版式八开,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每天出五版,每版出48至64页。五版的付印时间是凌晨1点30分,上午10点30分,下午1点30分,3点30分和5点,每版的内容更换大约40%。该报现有180名编辑、记者。预期的销售量是在半年内达到每天50万份。由于这份报纸的特点,它上午与全国性的报纸竞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作为CCTV的记者,我明白自己遇到一个难逢的机会。当晚11点,我为《早间新闻》作了电话报道,凌晨4点又根据战局的最新发展为《新闻30分》作了第二个电话报道。3月25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北约空袭的轰炸声,北约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军用机场和一个飞机制造厂,强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感到和看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战争,什么是恐惧。3月26日,我和王晓琨同志前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采访。在国防部…  相似文献   

6.
白贵 《河北广播》2006,(3):79-80
下面我再提五点建议。第一,我希望《百姓30分》这个节目多挖掘些百姓当中的动人的故事。第二点建议就是采访量还是要大,要投入力量把新闻做成新鲜的,做成更多自己的东西。第三可以结合实例说政策,结合百姓身边事说政策。第四,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购物、买房、健康讲一点生活知识,不要太长。第五,每次节目争取有一个深点,有一个情点,一次节目30多分钟完了,闭着眼睛一想哪个地方讲得深,哪个地方打动我了,希望每套节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希望《百姓30分》越办越好,在全国新闻界叫得更响。  相似文献   

7.
蔡迎东 《记者摇篮》2004,(10):38-38
所谓电话采访,就是记者或编辑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向采访对象调查了解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近年来,电话采访在广播新闻的同期声采录和电视的画面处理中得到较多应用。可以说,电话采访已成为通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采访手段。但从新  相似文献   

8.
5月中旬,我们到北京参加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举办的新闻业务学习班。学习之余,采写了一篇题为《北京归来话亚运》的专稿,分别被县电台和《扬州日报》采用。原先,台里并没有交给我们采访任务,加上是第一次去北京,都想在北京多浏览几处名胜古迹。然而,当我们漫步北京街头,到处可见亚运会的彩旗飞扬,商店的物品上都贴有亚运会的标志。首都人民强烈的亚运意识触发了我们采写亚运新闻的念头。采访前,我们曾犹疑过:县电台的小记者去采访亚运会组委会人家会接待吗?于是我们试探着给亚运会组委会拨了一个电话,自报家门后,刚准备讲话,谁知对方把电话挂上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作者向出版社或编辑部交稿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不单纯是纸质文稿,已有磁盘(软盘与光盘)稿、电子邮件稿等,这些稿件可统称为“电脑稿”。电脑稿的出现为出版社和编辑部带来了较多便利:可免去文字录入工作,降低成本;便于编辑审稿加工,减少差错;便于出版社对稿件的存储等。同时也对编辑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编辑对“电脑稿”进行加工可分为以下步骤。一、检查与复制原稿作者交来的电脑稿有时分多个磁盘或多个邮件包,对此编辑首先要对磁盘或邮件进行检查。首要的是检查有无携带病毒,以免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  相似文献   

10.
5月8日8时许,人民日报网络版得知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消息后,当即与国际部领导和记者吕岩松取得联系,9时25分在国内媒体中第一家在网上发布了中国记者采写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中文消息。12时25分,他们将电话采访吕岩松的大使馆被炸目击记在网上发布,这是中国第一篇较详细描述使馆被炸的稿件,第一次披露了光明日报评杏虎、朱颖夫妇遇难的消息。之后,网络版及时组织力量,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在主面上开辟“强烈抗议北约暴行”专辑,收集有关新闻报道上网。至11日上午7时,已有网友上贴文章6900多篇。10日(星期一)访问量(pagevie…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编辑学报》2015,27(1):58-59
阐述编辑与研究生作者就稿件问题有效沟通的方式.基于研究生作者所投稿件的特殊性,提出编辑应从增强服务意识出发采用与研究生作者电话沟通的修稿方式.认为这一方法具有提高修稿效率和吸引更多作者投稿的作用,沟通时编辑应做到对稿件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刘江,1985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历任欧美编辑室副主任,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副社长、华盛顿分社社长,现为新华社副总编辑。1995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编辑。刘江1991年因成功组织海湾战争对外报道,受到新华社表彰;1993年在索马里战地采访时遭枪击负伤,受到新华社通令嘉奖;1994年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十佳”记者称号。他的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和新华社优秀新闻奖。  相似文献   

13.
3月15日下午,意义深远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胜利闭幕,晚上6点30分,浙江电视台设在梅地亚中心的全国“两会”北京直播室开始通过卫星向杭州发回今年“两会”的最后一档新闻。 10分钟后,“北京直播室”播出最后一条新闻,随即,北京和杭州的图像交接也顺利完成。此时此刻,在场的记者、编辑和技术播出人员都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经历了14个紧张忙碌的昼夜,这次不同寻常的全国“两会”报道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亲历这次“两会”报道的记者,我们为这次成功的创新实践感到自豪,也对地方电视媒体如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向某报投了一篇稿,不久接到了该报一位编辑的来信,开头称“大作已安排(近期)见报”,颇使本人高兴。但接下来就不妙了:“最近我出了一本书……,希望您在方便的时候,能向您周围的朋友推销一下,多少不限。”也许我少见多怪,当了这么多年通讯员,接到编辑这样的来信还是第一次。这位编辑不愧为搞文字的,话说得很客气,但里面的意思再不开窍的人也能领会出来:要想在我这儿上稿,就得买我的书。编辑先生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急于推销情有可原。但利用手中的用稿权,逼迫素不相识的通讯员买他的书,这就说不过去了。作  相似文献   

15.
“新闻名单学”这个词是我杜撰的。有感于新闻中排领导干部名单成了编辑、记者的一大苦恼,颇有研究的必要。我在地方报社当了多年编辑。因为在新闻中无意漏掉某个领导干部的名字,或排错名单次序,便接到电话、来信指责,已记不清次数了。有一次,听到群众反映,“文明礼貌月”领导干部上街打扫一两个小时,又是拍电视,又是登报;而小民百姓一年四季打扫,也不见上一次报。你们的报纸干吗这样“吹喇叭”、“抬轿子”!话虽刺耳,但很震动。随后一年的“文明礼  相似文献   

16.
短波     
2月24日,英国第一张24小时报纸——《伦敦每日新闻》在伦敦问世。创办人是镜报集团的出版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伦敦每日新闻》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每天出五版,48至64页,各版内容更换大约40%。这五版的付印时间是:凌晨1点30分,上午10点30分,下午1点30分、3点30分和5点。内容介于高级报纸和通俗报纸之间。该报现有182名编辑、记者,不少是用高薪从其他报社拉来的,并聘请了前大伦敦市议会议长肯·利文斯通等,撰写专栏。它在伦敦的5个印刷点印刷。计划在半年内使销售量达到每天50万份。这次马克斯韦尔准备在《伦敦每日新闻》上投资2500万英镑,要等到两年甚至三年以后才能赢利。《伦敦每日新闻》在正式出版前试印了200万份赠送给读  相似文献   

17.
1992年8月,中国和大韩民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是我国外交上的又一重大胜利。我不禁回想起九年前的一次特殊采访。 1983年5月5日,我国民航296号客机于上午10时40分由沈阳机场起飞,载着96名旅客前往上海。可飞机起飞不久即被卓长仁等6名武装暴徒劫持,被迫于当日13时10分降落在南朝鲜汉城附近的春川军用机场。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生的民航飞机被劫事件,又是被迫飞到了一个与台湾关系十分密切而与我国尚无外交关系的邻国。不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南朝鲜当局如何处理这一事件,顿时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中心。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我正在新华总社的国际部值班,突然接到电话说,民航局长沈图将率领一个工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0日,曾经受汶川地震重创的四川再发强震,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媒体人,作为成都电视台应急抢险报道的一员,我们与时间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4月20日8时02分,在剧烈的晃动中惊醒;8时05分护送父母下楼到达空旷地带;8时15分开车出发前往电视台,手机一直不能正常呼叫,一切仿佛回到了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9时成都电视台卫星直播组驶上成雅高速路,目的地——震中芦山县;10点40分抵达芦山县人民医院,2分钟后第一次连线开始.从成都出发到第一次直播开始,沿途电话连线3次,短暂停车拍摄纪录不超过1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这是震后救援的希望,也是新闻抢险应急报道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一位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干事向我诉苦,说他两个月内。先后给编辑部投了十几篇稿件,而且打了不下于10个要求“照顾”的电话,没想到连一篇稿都没发表。随后.他又给编辑寄去一些特产,没过多久被退回来,稿件还是一篇没刊用。  相似文献   

20.
《编辑之友》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余有点写作的爱好,今年订阅了贵刊,一想提高点写作能力,二想了解一下编辑工作这块“神秘领域”。当我接到第一期《友》时,一件往事又涌进我的心扉。说起来是旧闻了,但还是想给《友》唠叨唠叨。 1983年1月,我给《新闻战线》杂志投去一篇短文,题为《压稿造成的失实》,文中列举了某两家报纸在刊登我矿两篇稿件时,因压稿时间过长,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使读者误认为是假报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后来我才知道《新闻战线》已登过此类稿件,我写的就不用了。但《新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