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勇 《职大学报》2014,(2):28-30,49
抗战爆发后,丁玲到达延安并作为党的主要文艺负责人,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倡导,创作实践上也积极进行革命叙事的话语建构。小说《夜》延续了丁玲五四时期注重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就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妇女解放思潮的互动关系而言,丁玲一生的创作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研究范本。丁玲的文学创作自始至终保持着与妇女解放思潮互动相生,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女性命运血肉相融的特征。丁玲关于妇女解放的书写包含三个向度:个性与解放、革命与解放、“翻身”与解放。而女性叙事与宏大主题的若即若离,在丁玲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一个经典的个案,丁玲文学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丁玲早期的创作显示着一种女性自我的困惑,而转向革命的认同,则成为克服自我困惑的重要途径.在这自我认同转向的背后,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自我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综观丁玲小说的思想价值,一方面,作家坚守在女性写作的立场上,把女性文学从狭小的思想空间拓展到崭新的境界,第一次直抵女性生命的深处,塑造出灵肉一致的完整的女性;另一方面丁玲又是左翼文学的拓荒者,依据政治的需求,主动描写工农大众的觉醒与反抗,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价值.女性意识与主流意识的此沉彼浮,使丁玲的小说在思想上呈现出斑驳陆离色彩,其成败得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6.
徐訏的成名作《风萧萧》集“浪漫与现实”于一身,描写了上海在沦为“孤岛”时期的一场波涛暗涌的谍报之战。对小说中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以及作者在细节描写处的用笔聚散细作研究,可以发现遮蔽在宏大的民族叙事中的女性困境问题。这一方面关涉到作者的文学思想和性别话语的表述问题,另一方面又与男性想象、民族国家想象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很有必要从性别视域出发探究民族话语与男权话语是如何对女性困境进行遮蔽的,进而可以为女性主体身份的建构提出一些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