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出记叙中的点“睛”之笔,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的突破口。所谓点“睛”之笔,就是在记叙中的恰当议论。 单元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为什么本文却只说是“记叙中的议论”呢?其根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单元内的五篇选文;二是单元中的“作文训练”范围和要求。从单元中的五篇选文看,虽然文章中有些说明性的文字,但不是主要的,这与五篇文章的文体性质有关。尽管五篇文章中既有散文,也有报告文学,但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恰当的议论与抒情。再从单  相似文献   

2.
通用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所记叙的内容比较复杂,但都紧紧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地安排了记叙的线索和顺序,并综合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我认为,这句对该单元几篇课文文体所作的判断不妥。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为了周总理的嘱  相似文献   

3.
《灯》是记叙文,还是散文?巴金的《灯》被选为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第一单元的首篇例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在“单元说明”中指出:“这一单元安排了三篇文章,一篇记叙文,一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显然,在这里,巴金的《灯》被视为记叙文的范例。但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记叙文单元并没有选人此文,却在该册稍后的散文单元里选入了此文。试问:巴金的《灯》究竟是记叙文,还是散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六两个单元(五篇散文,两篇新闻),在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叙中,都或多或少地穿插了一些议论成分,这是加深和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教育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课本编排的一篇知识短文(《记叙·说明·议论》)和编者设计的五道“思考和练习”题来看,辨析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特点、方式和作用,初步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深化主题,也应该是这两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应该怎样进行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的教学呢? 一、先从理论上讲清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的特点、方式、位置及其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把听写的人、事、景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些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本文所指的记叙文仅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记叙文单元中的篇目),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通过具体的记叙来体现,还常常借助于议论来表达。这些议论或在文章开头,或在文章结尾;或在记人叙事之后,或在段落层次中间,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有些记叙文,以议论开头,它是全文结构的总纲。如《琐忆》一文,这是唐弢同志写的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记叙了与鲁迅交往中的几件小事,用由小见大的方法表现了鲁迅的伟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读写训练要求,首先是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能力。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章,力求做到中心明确,内客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流畅。为此,高中语文第一册安排了三个比较复杂的现代记叙文单元(第一、二、五单元),一篇短文《比较复杂的记叙》(附在第二单元后面),以及四篇比较复杂的古代记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理想的阶梯》、《说“勤”》、《事业篇》四篇文章均是议论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名言和事例作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难点是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叙述的详略。本单元的可考点有:①全文或主体段落的结构层次分析;②名言的记诵与恰当运用;③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比较区别;④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记叙文的教学,按照大纲规定,是“继续培养记叙文能力”。具体要求是,在学习第三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记叙的基本知识,理解记叙的几种线索,掌握记叙的基本顺序,了解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这册教材选编了十一篇记叙文,主要是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包括两篇新闻),组成三个单元。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共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谈骨气》、《弈喻》;两篇自读课文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短论两篇》。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是理解议论文中记叙作用和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这是对第六单元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读写训练的要求是针对一学年提出的。对高中一年级,它要求“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能力”,“力求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流畅”。鉴于在高中第一册中已经学习了三个现代记叙文单元和一篇知识短文(《比较复杂的记叙》),所以,下学期对一股的复杂记叙知识无须重复。第二册有关现代记叙文的两个单元(第一和第五单元)分别以文学散文和小说为主,小说单元后附有一篇知识短文(《谈谈小说》),因此,本册比较复杂的现代记叙文的读写训练,可适当增强文学性,诸如文学散文的“形散神不散”问题、小说的典型形象、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等问题,都可以涉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园地中,“单元教学”逐渐引起重视,下面谈谈我对单元教学探讨的体会。 我选用了两个单元,一个是记叙文单元三篇:《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个是小说单元四篇:《小桔灯》、《社戏》、《最后一课》、《夜走灵官峡》。这两个单元都是课本的重点单元,以写人为主,有所不同的是:记叙文单元记叙的是真人真事,记叙了3个不同类型的真实人  相似文献   

12.
高语二册把《〈呐喊〉自序》归到议论文单元,我认为是欠妥的;文章应是记叙文。 判断一篇文章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主要看文章的表现手法是以议论为主还是以记叙为主;其次看文章的目的是讲道理辨是非训导人,还是叙述事描写物感染人。 文章是鲁迅先生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作者叙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迁,从绍兴侍亲疾、南京学洋务到日本仙台学西医、东京治文艺最后到北京蜇居又写小说,可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突破口 1.分析本单元各篇的行文线索,理解各种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初步掌握复杂记叙文安排线索的方法。2.分析本单元的记叙顺序,对各篇顺序进行比较,掌握复杂记叙文记叙的顺序的各种方法及其作用。3.对本单元中的各篇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复杂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初中语文第一册共选有记叙文二十二篇,组成五个单元。其中二、四、六三个单元是重点单元,三、八两个单元是辅助单元。三个重点单元之后,各附有一篇知识短文,以明示“知识——能力”这样一个教学与训练的重点。这一册记叙文单元基础知识教学的序列是:“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其中“观察与记叙”则指示着这一册记叙文教学有一个“认识——思维”的训练重点。五个同类型的单元,作统一的整体的教学设计,既可以体  相似文献   

15.
这册书着重训练记叙能力,兼及说明、议论的起步,认识文体的一些交叉现象。还学习一些诗歌。 第一至第五单元,安排记叙文(含小说、写景散文),第六单元记叙文、说明文混合编排,第七单元的记叙文、议论文混合编排,第八单元安排诗歌,有新诗、古诗。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伊索寓言〉二则》、《古代英雄的石像》、《美猴王》、《两棵奇树》,体裁分别为寓言、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个单元虽不是重点单元(它和第三单元一起,对二、五、七二个重点记叙文单元起配合作用),但是它增加了记叙文体的多样性,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这方面来说,初一这一阶段的  相似文献   

17.
【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文出现题目时均以首字代之 )。其中《鞋》《有》是自读课文 ,其余三篇是教读课文 ,《狼》为文言文。这五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 ,但作为教材在这一阶段教学时 ,均按记叙文来对待。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 :认识与理解有关记叙的详略 ,注意虚词的用法 ,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掌握做摘记的方法 ,认识场面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单元同第三单元一样 ,是学生掌握记叙文特殊性的又一重点单元 ,非常重要。【知识提示】记叙的详略 详写 ,即具体叙述 ;略写 ,即概…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二年级除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外,要了解散文的一些常识。本册第二单元五篇课文,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中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写法,是学生学习一般的记叙文向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过渡单元,它们既体现着散文的共同特点,又各有其特色。《井冈翠竹》、《听潮》抒情、描写成分较多,后三篇以写人记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是全册记叙文的重点单元。知识短文《记叙中心和材料》应统帅三篇记叙文的教学。瞻前顾后,在知识链条上是承前启后的:初中第一册的记叙文,着重认识记叙的要素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记叙的事物比较单纯;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虽然都是真人真事,但是事例多了,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成为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登上了这个知识阶梯,为尔后第三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理解并学习在众多人物关系中写好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一些记叙鲁迅先生事迹的短文,进入中学后,第一次完整地学习的鲁迅作品,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一年级重点在培养记叙的能力。第一册课本中安排了六个记叙文单元,前五个单元各有分工,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写景状物,由简到繁,步步深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课文所组成的第六个单元,则是由简单记叙向比较复杂的记叙的过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