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是20世纪普遍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对晚清士绅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民族主义导致士绅政治参与扩大。满清王朝无力将士绅参与政治的新热情导向支持自己的方向去,反而使士绅从立宪主义立场转向了反对清王朝的立场,而士绅在民族主义的激荡下给晚清政权致命的一击。  相似文献   

2.
从清太祖到清高宗,是清朝前期。这是一个连续不断进行改革的时期。这些改革,对于清王朝从最初的兴起到稳固在全国的统治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1.完成了女真民族到满族共同体的嬗变过程;2.实现了满族从原始氏族制——呶隶制——封建制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3.奠定了清王朝的政权基础;4.确立并稳固了清政权在全国的统治。但清前期的改革在有此“四得”的同时,也有所失,那就是失之于狭隘民族意识和大国中心意识,仅仅以建立和巩固满族贵族统治为进行改革的出发点;而在建立全国政权以后,又忽视了迅速发展的世界潮流,改革缺乏时代意识,因而使国家的发展没能与世界潮流之进步同步,对后期政权的衰亡不无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创新的尝试。清末新政既是戊戌变法的扩大和深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结局。辛亥革命确立共和制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新化运动则是制度创新在化层面的深化。从戊戌到辛亥的现代化历程凸现出改革孕育革命,革命深化改革的趋向,而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  相似文献   

4.
顾春军  吴流芳 《寻根》2020,(2):119-126
清代和民国时期,香山地区人才辈出,有辛亥革命的发动者孙中山,也有以容闳为代表的赴美留学生,更有以莫仕扬为代表的商业买办,他们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名人身后留下的碑刻文献,反映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足以为研究晚清、民国历史,提供传世文献所缺少的文字记载,《皇清诰封恭人郑恭人墓志铭》就是这样一方碑刻文献。  相似文献   

5.
金编钟历险记丁红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了。根据清朝与袁世凯签订的协议,清王朝爱新觉罗家族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过着豪华的帝王生活。坐吃山空,爱新觉罗家族开始入不敷出,只得偷卖皇室珍宝,来维持日常庞大的开支。为了筹款,他们将宫里的一套金编钟抵押给私人银...  相似文献   

6.
<正>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又称“火柴标签”“寸磷票”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象反映了社会时代风貌,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把时间与空间、人物与事件结合,将历史上有意义、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通过方寸画面呈现给世人,是历史的佐证。2017年1月20日至2月27日,《走向共和——晚清民国火花展》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晚清民国火花3000余枚,以形象生动的方寸贴画再现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历  相似文献   

7.
疾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被作为社会文化隐喻的载体使用,这一点在晚清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晚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主要通过三种叙述视角表现出来:医生的角度、患者的角度、他者的角度。不论是哪一种角度叙述,疾病都是古老中国病体的隐喻,鲜明地表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文化病状的独立思考。疾病隐喻使晚清小说表现出不同于古代小说的鲜明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可以被作为中国小说之现代性的构成因素,表明中国小说已经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湖湘人才辈出,湘学成一时风尚。皮锡瑞就是其中今文经学的杰出代表。皮锡瑞(1850——1908年),湖南善化人,力主通经致用,曾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和清末兴办新学,是晚清湖南改革运动中一位重要的宣传家、教育家和经学家。  相似文献   

9.
谭琳 《中国文化》2008,(1):161-176
程坚甫出生于十九世纪末的晚清,原名君练,号不磷室主、半叟。他青少年时受的是晚清和民初的教育,三四十年代在陈济棠开办的广州燕塘军校担任过图书管理员,也任过广东省盐业公会秘书,韶关警察局文书,中山地方法院秘书,广东高等法院汕头分院秘书等职。他的后半生是在回乡务农中度过的,亦无自己的子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清雍正年间因"曾静案"开展的思想整合运动,从两方面对中国传统"华夷"之别思想展开论述.一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华夷"之别根基性,认为这种族别思想来自于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礼";另一方面分析当传统"华夷"之别思想直接挑战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时,这种传统族别思想具有的矛盾性.笔者认为:清雍正帝通过<大义觉迷录>,彻底驳斥了千百年来形成的"蛮夷猾夏"论,成为清王朝这次思想整合运动中最为积极部分.同时,通过这次思想批判运动,清王朝在思想领域中向世人表明:它是儒家思想的捍卫者和继承者.也正因如此,它是受益者.以历史发展观来看,对"华夷观"的批判,清帝国统治者不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晚清语言变革运动是朝野上下为了应对西方威胁共同开出的一剂救亡药方。这一运动看似由知识人群体发起并引导,但与晚清之前历次语言变革完全不同的是,它是鸦片战争之后整个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运动的组成部分,与国家利益高度一致。从这一运动的全局看,它俨然成为晚清新政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强烈的国家意志,服务于救亡图存的国家目标。正是民间与政府、知识人群体与各级官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了晚清语言变革运动的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2.
一部研究晚清学术思潮的专著──介绍《晚清国粹派》胡绳武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出现过一股国粹主义思潮。它是参加到革命行列中来的一些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知识分子,不满於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欧化主义,并鉴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病弊生,力图从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侯春燕 《寻根》2007,(4):34-37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任鸿隽早年曾是激进的革命救国论者,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的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在近代中国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等等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简单地把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归结为某一类型是不符合历史的,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在晚清时期都已经出现,只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种族民族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16.
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在迫念辛亥革命的不朽功绩,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弘扬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的同时,也应追念领导辛亥革命的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卓著功业,给予公允的评价,并继承和弘扬他的珍贵精神遗产,实现他的遗志——特别是建设现代化中国和国家统一的遗志。  相似文献   

17.
华夷之有别,当始于有夏之世。四千多年来,随着民族的冲突和融合,“华”和“夷”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频繁变化。天朝正统的华夷观念支配着清王朝,成为清延处理对外事务,即所谓“夷务”的指导思想。林则徐出于“筹夷务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观念,用新的经世致用思想处理中外关系,逐步突破“华夷之防”的桎梏。但林则徐身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钦差大臣,在封建环境中土生土长,对“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华夷观念耳濡目染,因此不可能不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其思想自然也脱不出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  相似文献   

18.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陈平原谈论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最直捷的思路,无疑是从勾勒凡尔纳之进入中国入手,因其传入早且译作多①。实际上学界于此用力甚勤,成绩也比较突出。可仔细推敲,这种研究思路,也不无可议之处。中国人创作科学小说,乃...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湖南人才辈出.即以外交官而论,曾纪泽、郭嵩焘、邹代钧、王之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晚清外交史上,曾纪泽有着重要的地位,说其是晚清外交第一人,并不为过.曾纪泽的同时代人、也是著名外交官的薛福成便评论说: 余尝评论光绪初年以来出洋之星使,究以曾惠敏公为第一.  相似文献   

20.
刘作忠 《寻根》2008,(6):77-81
古代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一般都是战争时用的旌旗或是皇室用的御旗,而代表主权国家的国旗,则是晚清在西方主权国家影响下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