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对话是通过师生双方精神上的交流,以达成德育共识、实现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双方的道德观念向更高层次变化的过程。开放、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的引入,让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话教学进一步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了出来,让学生以对话的方式在过程当中获得了一定的道德信念,从而达到提高其道德水平的目的。然而,受旧的思维模式和对“对话教学”理解上偏差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误解甚至背离对话教学精神的现象。一、“对对话”精神的简单化理解对话教学具有非预设性和动态生成性的特点,反对…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新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一大批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地实践新课改精神,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和做法,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不得不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反对一言堂,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于是在课堂上,问题教学得到了空前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但是,目前反思“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4.
郭红军 《考试周刊》2009,(50):25-25
新课程在我省顺利展开,在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话式"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话德育是指教师在对话理念的指导下,同时又借助于对话这一教学方法、途径,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原有生活经验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和提升自身道德认知和判断水平的活动。对话德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和判断力的有效途径,可能是德育走出困境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对于中职德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转变、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丰富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为提高中职德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各地已先后开始实施新课标,但是,尚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理念.有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比过去的教材,把一些删去的定理和定义重新补齐;也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和课堂上的热闹,而忽视学生的启发式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日本“心的教育”和中国德育新课程改革从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小学德育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日本“心的教育”中可供中国中小学德育借鉴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活德育所猛烈批判的知性德育是且只能是实然的知性德育,而非本然的知性德育。道德有两种形态,相应地,道德教育也包括品德教育(或道德规范教育)和知性德育两种,后者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是德育家的理想追求。当代西方的知性德育偏重于形式与能力,忽视了科学的道德知识、道德真理等实质内容。只有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才最有可能获得科学的道德知识、道德真理。知性德育的直接目的不是培养"有道德的人",而是培养真正"懂道德的人"。当前,我国学生在道德方面的"知行分离"现象在于其"知"非"真知"。真正"懂道德的人"必然会经常作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基本教学形式,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的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3.
陈建均 《江苏教育》2022,(87):57-60
家访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实践阵地,自“双减”以来,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班主任与家长、学生开展“对话式”沟通是家访的重要方式,随着德育工作地点由学校转换到家庭,班主任的对话德育不能仅停留在有声话语交谈的层面。为避免家访工作中对话的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将对话消融于热闹浅层的言语交谈之中,班主任“对话式”德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眼观六路,观察家庭“软”环境;寻求有效对话,先求其惑,再倾耳听,最后给出建议;关注隐性对话,拨动家长和学生的心弦,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石玉 《青年教师》2007,(1):36-38
教师的教学智慧,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师个体风格的一类特殊的知识类型。教师的教学智慧源于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中、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中以及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中。它贯穿和渗透于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体现在教师课前科学、全面的预设中,课上巧妙、敏锐的生成中以及课后及时、不断的反思中。  相似文献   

15.
陈昂昂 《考试周刊》2014,(51):38-38
挖掘学科德育的潜在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大法宝。文章认为,可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探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言语对话规则的构建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有规范的,老师和学生建立师生对话关系也一样有着一定的言语对话规则,把握好一定的言语对话规则,师生之间才能真正达到“对话”交流。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约束,一种规则。它要求对话者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主题的探讨。不遵守对话本身的所具有的这种自我约束的规则就是对对话的一种挑战,对话的进一步推进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数学教学务必要做到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19.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后,“对话”一词和以此为理论指导的“对话教学”逐渐为广大教师熟知。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真正符合对话理论、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的“对话教学”呢?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存在一些与对话理论不符的现象,它们打着“对话”的旗号,却是名不副实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而且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因此,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那么,、作为生物教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教学的创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