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九八○年我曾写过一篇《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刊于该年第六期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文中把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上文言文注释中的一些尚可商榷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风习、古训、假借、词例。几年来《课本》经过修订,篇目有所增加,原有选文的注释也作了一点修改。披览一过,觉得可以商榷之处还有,并由此而联想到古籍注  相似文献   

2.
于志荣同志《对几条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的商榷》(《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社版)1990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于文),在“勤而无所”条中解“无所”为“无所得”、“无所获”,“即不能取胜之意”。并说:“‘无所’是古汉语常用的固定结构,‘所’字是个特殊的指示代  相似文献   

3.
统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总的看来,简练、准确、深入浅出,便于学生阅读,有助于老师的教学。但有的注释,似乎还可商量;也有的地方,似乎应该注释(或注音)而没有注释(或注音)。这里,各略举数例,并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1、虽不能察,必以情。 (初中第五册《曹刿论战》) 察,课本注:(一一)明察,弄清楚。情,注为实情。以,未注。这样,全句就得译为“虽然不能(一一)明  相似文献   

4.
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几例注释的匡正迟秀云随着中学语文教研的不数断深化,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社版)的注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能发现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现试举几例,谈一点个人看法,以供编者参考。一、词义、词性注释不准1.《孔雀东南飞》中有一...  相似文献   

5.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捕蛇者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课本对这句的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显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就连现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文言文译释》、《文言文释译》、《初中古文译注》等,也都将“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残酷苛刻的政治统治”或“残酷的统治”,这些注释,既没有弄清“苛政”的具体意义,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旨,看似通顺,实质上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课文注释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因此,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然而2003年秋季发行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文言文中文意注释方面却存在着砂谬误。  相似文献   

7.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其中也不无可商榷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通过参照前人的古注、严格区分语义注释和文意注释等途径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编中学语文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着注释欠当、读音误注等训诂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9.
《水浒》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初中第一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第一册)、《智取生辰纲》(高中第二册)。课本为其中名物制度、宋元口语所加的注释,有的未必确切,有的不大明了,现在谨就所见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作一些补充说明。当然,课本注释必须浅显、简明;这里仅仅为了榷疑、阐说,笔墨不免多化一些。当否还请同志们赐教。属于名物制度的,需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小种经略相公”的注释。课本注云: [小种(chong)经略相(xiang)公]指北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千锤百炼;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现有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但是,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共同的义务.这里对新编初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文言文注释中,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现提出个人的想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当注不注,引起歧义给文言文作注,是为了便于后学者读懂文言文.然而有些注本的注释,包括供青年人自学的注本的注释和中学文言文教材的注释,也往往对那些不注就不能使读者明白其义,或者不注就容易引起歧义,或者看似容易,其实难懂的词语不加注释.如《岳阳楼记》:“虎啸猿啼.”(以下简称“虎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对“虎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 ,发现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的问题较多。这对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虽无决定性的影响 ,但终究是教材建设还较薄弱的表现。因此 ,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教材中的每个训练问题 ,对于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我谈谈对课本中几处注释的看法 :一、《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课本注 :“舟人 ,船夫。”这一注释放在句中并无不妥 ,但从前后文来看 ,却不能成立。作者夜游石钟山 ,“独与迈乘小舟 ,至绝壁下”。可见船上载有三人 :作者本人 ,长子苏迈以及船夫 ,…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现在选人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课本的注释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师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我认为有些尚需进一步推敲。在此,我对人教版《种树郭橐驼传》的几处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编者和语文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与1998年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有多处作了改动,使注释更加精当、明确,有些甚至是纠错。但笔者发现有些不甚妥当的注释仍然没作修改,这里从几个方面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些教师在教《雷雨》(高中《语文》第四册)时对学生说,“繁漪”的“繁”按教材注释读成 fán 是错误的,作为姓,应读 pó才对。于是课堂上响起一片“pó yī”之声。课后问其依据,他们立即搬出发表在杂志上的两篇文章,一是《语文课本中的姓名读音正误》(载《语文知识》1992年第3期),一是《值得注意的几个姓氏的读音》(载《中学语文》1992年第3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过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也经历过千锤百炼。目前新教材中选入的一些篇目,编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中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课文中的注音错误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由于被注音字在古代是多音多义字,但演变到现代已不是多音字,或即使是多音字但古今词义已发生变化,今人却以现代义理解之,结果读音也因此错误。例一、“吾尝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课本注:(qì),提起脚后跟。按:当“提起脚后跟”义讲时,注音应为qǐ…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基本上沿用了一九八三年全日制中学语文的版本,而后者的大部分篇目的注释又沿袭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此书无论是随文释义,还是语意注释的大部分条目都是准确的、科学的,只是有一些条目的释义有误,有些地方当注而未注,另外注释的术语也不统一,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注释总的精神和原则是正确的,诠注一般准确简明,宜于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还发现尚有若干应该指出、需要订正的问题。准确,这是注释的第一要义。从这方面看,课本的注释还不是无懈可击的。如:“离桓之罪”(《叔向贺贫》)注:“离,同‘(?)’,遭到”。这条注文中的“(?)”显然是“罹”之误。(?)(音luǒ)是“懡  相似文献   

19.
《屈原列传》标点、注释商兑五则杨宝生《屈原列传》是《史记》列传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课本编注者吸收了历代注家的研究成果,并注意突出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对文中词语的诠释,精当之处颇多,笔者从中获益非浅。但某些注释和标点,似乎还值得商兑。...  相似文献   

20.
告读者     
根据今年秋季使用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单册篇目的变动和部分老师们提出的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我们安排了下半年的出刊计划:《中学语文》第四期,将于七月一日出版。主要内容为初高中语文课本单册新增篇目的教材研究及课后“思考和练习”答案,初中第一、二、三年级的上学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