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选文《训俭示康》中有句云:“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吾记天圣中先公为郡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对引文中的“乳儿”,课本注为“吃奶的婴儿”,而“先公”,与课本配套的《教参》则明白无误地释为“我的父亲”,这些都是常识性错误。 先说“乳儿”。《现代汉语词典》释“乳儿”为“以乳汁为主要食物的小儿,通常指周岁以下的婴儿”。《汉语大字典》“婴”字第七义,释“婴儿”为初生的小孩。《现代汉语词典》释“婴儿”为“不满一岁的小孩儿”。据此,当时的司马光应是不满周岁的小孩,怎能将长者所加的“金银华美之服”“羞赧弃去之”?再说,训“乳儿”为“婴儿”,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经”、“传”、“注”、“疏”四种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典籍。 “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如《诗经》、《易经》等被列为十三经,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最有价值的书,相当于今天学生的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3.
对“朦胧”一词的误用,中学语文课本出现多例。如:①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鲁彦《听潮》)②孩子朦胧欲睡了。(叶圣陶《夜》)⑧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黄河浪《故乡的榕树》)上述三例中的“朦胧”都用错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  相似文献   

4.
城镇·水域     
课本第 70页《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 ,将“大沽口”表示为城镇 (在表示城镇的图例小圆圈下写着“大沽口”)。大沽口是指大沽外的海河入海口 ,是一片水域 ,不同于一般城镇等地 ,宜标为“大沽”(在表示城镇的图例小圆圈下写“大沽”)或“大沽口”(写上“大沽口”即不能有图例小圆圈出现 )。与上举类似 ,课本第 89页《义和团运动的形势》图中“济南—胶州湾”同样不妥。胶州湾是一片水域 ,从位置看 ,“胶州湾”应是“青岛”。城镇·水域$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中学@苏金荣  相似文献   

5.
《水调歌头·游泳》的课本注释有的不准确,有的则大可删去。 “更立西江石壁”一句,课本注为“还要在长江西部筑起一道拦河坝”。把“西江”释为“长江西部”,这就太不正确了。西江,即蜀江。杜牧《西江怀古》旧注有云:“楚人指蜀江,谓从西而下也。”与课本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中的注释才是准确的。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182~ 183页 :《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一目下 ,有两幅图片。其中 ,在“大顺通宝”图片下注 :“大西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这样的安排和这样的文字解释 ,使部分教师产生误解。其一 ,认为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使用过的 ,但却是李自成“大顺”政权铸造。其二 ,干脆认为课本注解错了 ,应改为“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因为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第 2 5 9页上明明写着 :“结合讲解 ,可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图画《湖北九宫山李自成陵墓》和《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实际上 ,这里的“大顺”当然是年号…  相似文献   

7.
了解《滕王阁序》中的文化知识,对理解这篇骈文的思想内涵很有必要。本文拟就《滕王阁序》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简要介绍,期于学习此文有助。一、天文地理“天柱高而北辰远。”“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云,所谓天柱。”(《神异经·中荒经》)“北辰”即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居其所是人君居明堂之象。文  相似文献   

8.
歌声·传承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小时候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其中一个画面和里面的歌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望无际的草地,一群宿营的红军将士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他们神色凝重地相依在篝火旁,遥望着夜空,深情地吟唱起《红军想念毛泽东》这首歌。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诗经》三首的《卫风·氓》中的“(口至)”(xì),课本注为“讥笑的样子”,笔者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10.
单车《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课本注:“你单车(匹马)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此注不妥。可说“单枪匹马”,哪里有“单车匹马”的说法呢?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课本注释[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究竟什么二叫“国子监”?为什么“老师”又有“司业”,“博士”的官名?解释不甚明白。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绿》(中学高中课本第一册)与王恰之(台湾作家)的《绿》(香港《中国语文》教材),题材同为“绿”,但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思想状态不同,因而立意、构思不同,摄取的素材自  相似文献   

13.
课本注《叔向贺贫》“宣子拜稽首焉”一句的“稽首”是:“顿首,把头叩到地上”。这个注释是不够确切的。稽首、顿首、空首,都是我国古代叩头的礼节,然而叩头的程度不同。《周礼》中有:“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之说。“宣子拜稽首焉”,这里的稽首,是当时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礼节,要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要至地,并且还要等会儿抬起头来。顿首,是平辈相尊的一种礼节,叩头触地即可抬起来。如南梁人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包含一对反义词的语句。如:“Dear master,”the camel said,“my head is quite warm now,but myneck is still cold.”(《高中代用课本》  相似文献   

15.
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诗的尾联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巴峡在何处?课本中未加注解。对巴峡一词的注释,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说法:清仇兆鳌《杜诗详注》称:“旧注:巴县有巴峡,巫山县有巫峡”。冯至编选、浦江清吴天王合注《杜甫诗选》称:“巴峡,在湖北巴东县西。巫峡……在四川巫山县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试验课本也加大了文学鉴赏力度 ,高二年级全部选录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教学中如何使《大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采用了“入境·入情·入理”的三层次教学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入境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情与境相结合的典范 ,作品的主题通过特定的情景来表现 ,因境生情 ,情境交融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鉴赏这样的文学作品首先要“登山”、“观海” ,就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入…  相似文献   

17.
先说《六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五册》(以下简称《课本》)把《过小孤山大孤山》(以下简称《课文》)中“抛江过其下”一句中的“抛江”注释为“抛锚停泊于江中”,我认为是不对的。《六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言文译释》(以下简称《译释》)译“抛江”为“弃船”,并附注“离开”,我以为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们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但在“用”教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过分消耗在良莠不齐的资料上,忙于“题海”中,忽视对课本的钻研,忽视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双基教学,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善才”一词,值得一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前者,课本未注;后者,有释:〔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其实,这涉及到泛指和实指的问题。所谓“善才服”,指的是琵琶女弹奏的技艺精湛,“曲罢”使得乐师佩服。显然,“善才”泛称琵琶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英语课本第二册(1985年版)第285页上有这样一个句子:That’s the lake where I used to swin in此句本来无可厚非,但却有人为此争论不休,例如:云南省张克俊同志认为,where在句中作状语,表示地点,故“in”为多余.应省去.(见《英语辅导》杂志1990年第4期第43页《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英语课本》一文)江苏省彭昆湘同志则认为,where在此句中作介词in的宾语,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地由where可作介词宾语推广到也可作及物动词的宾语.(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6期第36页《从“That’s the lake where I used to swim in”谈起》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