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之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是以问题为起点 ,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学习。学习的途径与方式是小组自主合作 ,学习的结果是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本文从其内涵、实质、心理过程、制约条件及其心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一模式的本质理解 ,说明其不仅是我国目前培养创造性人才所需的一种好的教学模式 ,而且也是我国目前教育管理培训事业培训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均出自于美国哈佛大学。这两种教学方法有若干共同的特征,然而,这两种教学方法之间也存在许多差别,但两种教学模式均具有注重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技能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4.
5.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建设水平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在“以本为本”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当具备的一般要素及特殊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本为本”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分析框架。遵循此框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原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应贯彻“以德为先”,关注学生的课程体验,强调“以学为本”,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并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课程实施上,应实现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教师讲授”到“探究合作”、从“教室学习”到“场域多元”的转变;在课程评价方面,应实现由知识掌握到全面综合、由教师独评到师生共评、由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总结结合的改进。这一改革探索应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目标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一课程目标决定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尽量还原阅读教学的本色,让“读”来引领课堂。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从育人观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课程观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教学观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学习观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融会贯通,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述中等学术数学课教学中,以课本教材为本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解领读、以问导读、以疑议读、以点精读、以结复读的方式,培养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邓康康 《考试周刊》2008,(12):108-109
本文通过对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在此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具体地阐述了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具体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改革。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而问题是联结这些要素的纽带。因此,问题设计应该站在课改醒目的位置,变“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同课程资源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作为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好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进行课前预读、课中练读、课后回读,守住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程鸿鹏 《考试周刊》2011,(32):142-142
在新课标对英语阅读能力要求凸显和教育个性化发展的今天,突破共性教学模式,多维度、多层次、动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共同进步成了教改和尝试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利用分层教学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一尝试进行总结和反思,旨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目前仍然是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对于指导高校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内涵、专业设置过细,边界明显、学生选课自由度小,选修课程质量总体偏低、课程建设与评估未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尚未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以读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能力;在评读品读中,激发学生情感,提高阅读的鉴赏力;引导学生深层次读书,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以能力为本改革“现代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相关文科专业的一门老牌基础课,有其自身特点和特定的社会功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未能跟上发展步伐而招来多方批评。现代汉语亟待改革,要加强与社会、市场的紧密联系,突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语教学新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相继颁行,人们充分认识到语学科是一门富有生命意蕴和美学情趣的人学科。其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通过语学习,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形成良好的人素养,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品位和生命质量。因此,以语段分析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而注重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已撼本上成为广大语教师的共识。我们最近几年积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尝试。现结合有关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古人为学,一开始既不授“文”,也不传“道”,唯“读背为上”,却能“五岁背六甲,七岁弄笔砚,十岁观百家。”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论述对我们现代语文教学有所启发。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摒弃繁琐的分析,串问串讲,倡扬少提问,多读书,多训练,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许多有识之士呼唤,语文课要上得简单、简单、再简单。教学环节尽可能地简化,做到“以读为本”,“以人为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学生为本 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改革也在稳步进行。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以校为本”绝非是与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俱来的崭新概念,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无疑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读出来的,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读书;还权利与学生,促进学生主动读书;教以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读中感悟、思考、探究、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