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初中进入高中,有很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相对难学的学科。高一学生学习化学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上课的时候觉得都听懂了,解题的时候却束手无策"。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未能清楚地认识和有效地破解初高中化学的"台阶"问题。  相似文献   

2.
印杰 《考试周刊》2011,(16):6-7
长期以来,化学术语表达的规范性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以下术语就常被写错:"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等,这些问题看似错别字、小问题,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化学表达的科学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学习习惯,同时由于书写的不严谨也会影响到审题、解题不严谨。无论大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失分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如将"暴沸"写成"爆沸";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氢氧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3.
陈隐婷 《考试周刊》2011,(75):179-180
新一轮的化学课程改革正不断地向前推进,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接踵而至。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当代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且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重点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和行为特征方面出发,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当代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的现象进行了重新探索,并总结相关对策,旨在减弱高一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降低新课改实施难度,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设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索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行动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化学“学案导学法”是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精心编制的符合教学规律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性材料.是融学习目标、问题解决、方法指导、反馈评价于一体的导学学案.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化学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情境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能否激发学  相似文献   

7.
张有利 《考试周刊》2012,(53):147-148
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创新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端,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因此,化学学习中经过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学事物内部或者化学事物之间的问题,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活动方法,也是转变学习方式和增强化学学习效果的一种基本方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学生提问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调查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云 《考试周刊》2012,(83):142-143
科学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把化学学习定位为一种"问题解决活动",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活动",这是新课改所确立的新的化学学习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9.
面对学习中不断增加的化学知识,很多学生感觉十分繁杂,无从入手,学习处于疲态。其实,很多知识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很多化学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思维顺序问题,所以,知识和思维方式都必须有序化。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中心任务。使有序思维方法成为学生的"自身经验",真正引领他们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10.
苏莉 《考试周刊》2010,(52):129-130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虽然都在"如何将学生学习成效有效提高"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活动,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受到"学生发展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整体能力发展"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熏染,教师尽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改革,但却始终停留在"注重表象现象培养,忽视内在能力树立"层面上,是一种"有形无神"的教学模式。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化学实验知识的考核都是停留在笔试上。这种纯理论性的考核,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地测试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真正水平,不利于化学实验的改革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几年来,笔者在初三进行了实验考试的尝试,将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化学实验考试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掉化学因素的情景,关注情境中化学知识和学生不能生化学学科素质。  相似文献   

13.
张仁宏 《教师》2011,(15):44-4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验证化学结论、探索化学规律、创造化学"神话"的可靠手段。它不仅是化学教师传授化学知识的必要手段,还是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技能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探索……,体验……,学习……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我国这是首次把"体验"这一过程性动词纳入了数学教学目标,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初步""、理解"、"掌握"和"应用"的认识来了一次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  相似文献   

15.
黄明月 《考试周刊》2011,(9):165-165
"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化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应用、拓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逐步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王以亮 《考试周刊》2010,(45):173-174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途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托尔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从教学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对化学教学新观念作一探讨。一、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科还是关注学生,这是化学教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化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关注学科的化学教学,反映的是学科本位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因而重视的是系统的化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化学教学,反映的是学生本位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因而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化学教学一直关注的是学科,过分强调学习系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脉搏",也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好的实验资源的选择与整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我们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