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每次考试结束后.有不少同学对有些题目明明会做但没有做对.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留下许多遗憾.如何让学生把会做的题都做对?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做法.影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因素:一、复习内容不深人,蜻蜓点水,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学习  相似文献   

2.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学生在计算中屡屡犯错.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却做不对.如果简单地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于“粗心”.我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解题方面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解题是为了会做题;指导学生解题,就是让学生懂得做题的方法。认识上的错误,带来了指导方法上的种种弊端,例如:把教师的解题意识强加给学生,解题思路全盘托出,就题论题地讲解等等。我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精神,对解题指导方法作了如下改革: 一、改革把解题意识强加给学生的做法,指导方法通过分析学生的解题心理确定  相似文献   

4.
刘名远 《小读者》2012,(Z1):54-55
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小学六年数学年年免考,当别的同学面对数学题抓耳挠腮时,他已将问题迎刃而解。他就是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六(5)班的11岁的李泰林。"我在做题时,先把题目分成各个类型,再使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同时扎扎实实地打好草稿,难题就能做出来。"李泰林这样叙述自己的做题"绝招"。不过,李泰林的才华并不只局限于做题。他细  相似文献   

5.
拟题十艺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出了考场以后的一些感受:某些数学题不难,考得很基础,而且平时这种类型的题做得很多了,这些题目应该不会丢分,但一看答案却错了,学生把问题归结为马虎了,或一时紧张疏忽了,属于会而没得分,即非智力因素丢分;也有某些题目,平常经常见到,但试卷题目设问上变了变形式,就没时间考虑了,学生把问题归结为做题速度慢,另有某种类型问题平时训练少,属于不会题,即智力问题丢分.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做题能力,不管是对学生的成绩还是以后的发展来说,都大有益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内容难度加大,尤其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要求。有的学生明明掌握了相应的数学定理,但总解不对题目,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审题能力较差,没有明确题目考查的重点是什么。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除了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做好解题的先导这一步,才能顺利解答,获得良好的数学成绩。就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中,"画数学"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使学生通过画的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题目和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题目。掌握"画数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研究此种方法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和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离不开做题,但题海战术并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老子说:"少而得,多则惑。"数学教学需要的是精讲精练,一题多用。因为"少"到只有"一题",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专注集中,因此,反而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页第8题"的教学过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读懂这一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审题比较笼统、粗糙、粗枝大叶,往往不能够清晰  相似文献   

9.
欣赏,是教育的一部分,英国数理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在做题中缺少欣赏,往往使学生兴趣淡漠,畏难情绪严重.如果把欣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的真善美融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会使许多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枯燥的学生领略到数学中蕴含的奇趣与美妙,从而对数学感兴趣,提高数学素养,也能克服一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公式变化少、题目类型少等原因很容易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局限化环境下的产物,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思维定势往往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离不开做数学题,但并不一定做题数量越多,就越能培养能力.虽然有些同学在学习中题目做了不计其数,并且对许多难题也能做出来,但要他另外换一种方法去做某道题,却冥思苦想而不得.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做题时,只求把题目做出来,没真正深入思考,往往是题目解答一结束,对原问题的思考就停止了,接着去做另外的题,因而大脑没得到深入开发,结果虽然题目做了许多.收效却甚微。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知识教得深入,让学生明白得透彻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升学、就业压力,使教师陷在题海之中,学生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学概念,做题目,再学概念,再做题目”的枯燥无味循环之中。在教学中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习数学成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许多同学一提数学学习,就以为是“做题目”,把学习和做题划上等号,因此,这些同学的学习往往是遨游题海,疲于奔命,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5.
一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或班级里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成绩比自己好呢?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班级或学校的尖子,那么也请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能领先于其他同学呢?是自己题目做得多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英语、语文成绩很不错,数学题目做得也不算少,但就是数学成绩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贯穿人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首先需要对数学题目进行有效审题,只有在审清题目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知,进而对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基础性的提升。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专注力不强,往往会在审题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回答错误。可见,审题能力对低年级小学生的重要性。文章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涛 《教学与管理》2010,(10):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题目做错了,让他订正,很快他就能订正对了,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本来是会的,只不过他很粗心罢了。笔者认为,学生的粗心仅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或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例如,题目抄错现象,题目看不全的现象等等。在教学中,我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中的解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翻阅学生的期末测评卷子,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的做题方法是对的,可惜把数字抄错了,这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真的需要提高。平时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或打圈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把数学书当作习题集,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文本,只应是  相似文献   

19.
在五年的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孩子"学会"做题,我只要教会一部分优等生会做题,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学就可以了,对我自己取得的成绩也一直沾沾自喜;三年的小学教学生涯,又让我明白了仅让学生"学会"还远远不够,那么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只要保证孩子在毕业考试中会做些题就可以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听了陆志平老教授、吴正宪等数学专家对新课标的精辟解析,我茅塞顿开,会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请教了诸多的专家和学者,现在的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那么要求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做?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变"学会"为"会学",只要这样才能培养出能独立走的孩子,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才能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如何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是摆在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小学数学很简单,只要自己会做题,就足以给学生教学,孰不知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弄不好就会误人子弟。因此,小学阶段学生能否打好数学基础,使学生对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