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所重视。不能否认,孝具有许多封建性的内容。但是,孝的核心内涵是合理的,那就是善事父母,对父母做到既“养”且“敬”。因此,对孝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地改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正如谢幼伟先生所说:“孝的伦理,在中国社会或任何社会,均有应该存在的理由”。在当代中国,孝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孝作为一个道德范畴,不仅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内在要求,它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传统社会,孝不…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之作。它凝聚着儒家的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一本宣传道德教育、规范言行的德育读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吸收《弟子规》中丰富、鲜活的素...  相似文献   

3.
我的儿子和儿媳一直在美国工作,我的孙子蒙蒙在美国出生。我的老伴去世后,11岁的蒙蒙回国与我做伴。蒙蒙自小受美国文化的熏陶,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陌生,而且还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解读与合理传承孝道文化,是当下语文工作者必须担负的—个职责。本文拟就通过对《陈情表》一文的解读,谈谈笔者对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陈情表》之“孝”科学解读《陈情表》(2014年苏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五)是以“孝”感人之名篇。说“忠”,首推诸葛亮的《出师表》,言“孝”,则必提李密的《陈情表》。《陈情表》全文四段  相似文献   

5.
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创立“娃娃快乐农庄”的背景光明幼儿园是一所有近50年建园历史的老园,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陈老于60多年前针对当时死板的崇洋教育提出“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适用,其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正是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中国的幼儿教育,和我们今天贯彻新《纲要》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是数千年来古圣先贤经验、智慧的结晶,而道德教育是其核心。梳理和萃取儒家德育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儒家德育思想代表作《弟子规》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解析,同时就其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邹玲 《教师》2013,(16):115-116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本文重点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我班孩子学习《弟子规》的点滴改变。  相似文献   

8.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形成,这就需要我们用优秀的文化对学生加以引导。而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学经典著作正好可以完成这一使命。《大学》开篇就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相似文献   

9.
由于夏志清先生的海外华人身份,学界在研究他对待现代中国文学采取的独特视点和批评理念之时,更多的是关注其西方意识的渗透和西方理论视角,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中的潜在投影,这些恰恰是其文学理论建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故而在解读其著作过程中,要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对此进行公正的评判,也能更好地汲取到夏式独特的批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概算得上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名词,它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标示着一个完全不为人所把握的而又无法直面的存在。除了如《聊斋志异》等少许鬼怪小说中,鬼具有人情味外,中国文学史上鬼总归是让人感到可怕的。鬼存在吗?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学说大概是敬鬼神  相似文献   

11.
圣诞节之前,孩子们学着大孩子们的样子,在我一再不允许的情况下仍然有十几个同学带来了“平安果”送给我,教室里充满着浓浓的香甜味。看着这些苹果,我想起一句话“瓜果梨枣,谁见谁咬”。面对孩子们的目光,我决定分吃“平安果”,也体验一下在生活情境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之作。它凝聚着儒家的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一本宣传道德教育、规范言行的德育读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吸收《弟子规》中丰富、鲜活的素材,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孝亲精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所在。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优秀传统的瑰宝。一个孝字,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总体特征。从一个孝字,也可以认识、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独  相似文献   

14.
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幼儿园一年一度的"春泥行动"又拉开帷幕了。今年"春泥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一条"绿之廊",让全园幼儿和教师在长廊下沐浴阳光,感受绿意盎然。在美化长廊的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让我们身边的一个际遇、一个关系、一个情境、一个活动都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如何借助"春泥行动"这样一个契机,让幼儿学习关心——关心植物的生长、关心环境的美化、  相似文献   

15.
在<李尔王>的译本中,原文中表示血缘本性关系的概念nature和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使读者产生了错觉,仿佛莎翁在原作中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悲剧似乎十分经典的契合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的忠孝观:正面有忠臣肯特、孝子女爱德伽、考狄利娅;反面有不孝女高纳里尔、里根,不孝子、不忠之臣埃德蒙.原著中,莎翁借助李尔所呼吁的孝道(孝亲报思)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伦理义务,这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相似文献   

16.
睦言 《家长》2011,(1):6-8
随着各地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倡导学校开设相关国学课程,很多培训学校的"国学教育启蒙班"、"国学经典诵读班"纷纷涌现出来,一时间"国学之风吹满地,引无数后生竞相学"。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其最重要的基本理念是,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即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生活是儿童品德形成之源。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才有实效。鉴于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感悟、体验、探索和享受,形成道德体验、道德认知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孝文化是对子女做出的要求,西方文化并没有对子女规定相应的要求.中国社会提倡敬老爱老;西方是老人独立于子女.悌文化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注重的礼仪,注重悌根源还是为了做好“孝”,做好人,西方文化礼仪目的更在于做事.前者根源于孝文化,后者根源于西方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这是小说《当大事》的题记。在中国传统孝文化中,送终的仪式甚至比养老的过程还要重大,老实说,这种观念遭到现代中国人的鄙弃已经不止一天了。自五四“非孝”思潮以来,中国孝文化即遭到了不遗余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赵园女士的《北京:城与人》从京味小说、北京文化、风俗、语言等各方面来阐释北京的乡土性,而海外汉学家李欧梵先生的《上海摩登》乃是一部从文学作品解读上海文化符号的著作,作者从都市文化着手,在考察中国现代性进程的框架中提出了都市文化与现代性这一命题.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座城市正好代表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两极——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