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中国学生缺乏适当的语言环境,练习英语听力、口语的机会较少,还习惯于把听到的英语译成汉语,找出相应的汉语答句,再将其译成英语,然后才说出口。这些过程不仅大大减慢了应答速度,也影响了流利程度。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交际机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练,从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会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本能行为,英语作为我国非母语系的第二语言,受母语语言环境制约,只能在英语课堂中拥有言语的交流空间;同时受母语思维体系影响,学生表达英语的思维首先建立在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再交流;其次小学生受词汇量限制,与教师的信息沟差异过大经常导致"语言断层";班级中总有一些胆小的学生在课堂出现情感焦虑现象,害怕失败而不敢大胆表达。这种种现状环境决定了小学生在接触英语初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习得性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大脑思维的工具,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丢掉本族语这根拐杖。然而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常常借助母语这根中文拐杖,而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从而使英语的学习受阻。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养成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英语味”的作文,是教师一直在探求的问题。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远远超出了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难以摆脱母语的思维方式,总是首先用汉语理解,然后才去找恰当的英文单词和结构把它表达出来,因此往往导致作文中出现中式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学英语母语对外语的影响很大,而这种影响通常是消极的。母语总是顽强地阻碍和干扰外语学习。中国人讲英语,一般都不同程度带有"汉语味",这个自不必说。汉语在其它层次上,包括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各个方面的诸多特征,老是被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所以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排除母语干扰、把侵入和渗透到所学英语知识中的汉语成分"排挤"掉,使我们的表达尽可能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说话接近。对于汉语思维对母语干扰的错误,我们想从"结构变态"、"词义扭曲"、和"表达失误"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补缺假说”是我国语言学者王初明提出的一个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围绕着“语言离不开语境”这个观点.指出语言的使用依赖语境,正确、流利、恰当地使用英语,必须把语言知识与语境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因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而引起的母语负迁移,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笔者受补缺假说的启发,从母语语境补缺而引起的母语迁移角度审视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阐述了该理论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简单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如何用汉语顺利表达英语被动句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对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探讨英语被动句的汉语表达的三种规律,从而根据其表达规律总结出用汉语表达英语被动句的若干形式.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不少在形式上是肯定的英语句子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是否定的,而有些在形式上是否定的英语句子的真正含意又是肯定的。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根据原文语法、修辞方面的特点把英语中的正说译成汉语中的反说,或者把英语中的反说译成汉语中的正说,这样才能准确传达英文的原意,并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9.
李海刚 《考试周刊》2007,(35):53-55
英语思维在英语学习者习得纯正英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二语习得领域,母语迁移现象是影响英语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文章诠释了母语迁移与英语思维的涵义,并从母语迁移视角探究了母语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对英语思维培养的影响,以期助推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学习的上限是母语能力,借助教材文本,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利用文本留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借助文本结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基于文本培养学生的英语类母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者都认识到了母语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学习外语不可能完全排除母语的影响和作用。调查发现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作口头表达时会使他们联想到其母语发音习惯的特别口音,而进行书面表达时又常会使用一些借自母语的、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特殊用法。同时,由于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外语学习者一般都具有相当的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母语知识,且习惯于母语思维,排除母语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母语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成为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它指的是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张萌 《考试周刊》2011,(25):92-93
大学英语写作中汉式英语严重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而出现汉式表达的原因主要是由汉语思维介入。二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即母语与二语同时参与思维。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尤其是通过实施英汉对比互译的干预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汉式英语表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高考英语考生答卷情况看,不少考生在英语和汉语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考生之所以在英语和汉语表达上存在问题,是由于受母语的干扰或英语水平的限制,做英语书面表达题时,常常把汉语习惯直接移入英语,写出与汉语对等的词或句子,导致"中文式英语"或者低水平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在语法上有些属于否定范畴的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常根据母语的习惯把这种句子译成肯定语气,这种在意义上表示肯定的否定句我们称之为“意义肯定句”。通过归类,供读者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英语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的重任,把英语语言的学习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抓起,让学生把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母语,创造母语化的教学环境,使英语学习"母语化"。教学要让学生在母语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培养学习习惯及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16.
孙娟 《山东教育》2007,(1):62-62
母语对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干扰,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说,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把汉语和英语对号入座,一一对应,如将“他常在6点起床”译成“He often at 6 gets up”,把“You pass the bank on your right”译成“你经过这家银行在你的右边”等,结果贻笑大方,给人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7.
英语思维是用英语的方式理解、思考和表达事物。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是掌握语言的根本。学语言需要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更是如此,因此,创造一个模拟英语环境,让学生直接感知英语,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这样才能帮学生建立起英语的语言思维。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结构助词"的"是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难点之一。首先分析英语母语者使用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对比分析汉语结构助词"的"和英语对应的表达,考察汉英之间的联系、区别以及英语对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涯中,英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而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中生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时,语法、语句等方面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这就是母语负迁移现象。本文介绍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书面表达写作能力、实现母语正迁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大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简论□林文英由于受母语的深刻影响,汉语在大学生的思维中占绝对的优势,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平时运用机会很少。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概念、观点和情景,首先想到的是用汉语表达或描述,然后想出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这种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