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内涵、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具有独立性、自愿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它的存在对农村体育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农村客观存在的许多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对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产生着重大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特点、产生原因及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多渠道了解信息、完善管理体制、组织各种合理的体育社团以及村领导积极参与等管理启示,旨在为农村管理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视角下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有利于全民健身组织的快速发展.本文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的修订问卷,对武陵山民族地区1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资本量表(5个维度:社会支持、互惠互动、网络关系、群体信任、群体志愿)信效度良好.学历对社会支持、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网络关系以及打包社会资本的正向影响、年龄对网络关系的负向影响、月收入对群体志愿的负向影响以及职业对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的正向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日常生活行为调查为基础,对武汉非正式结构社团成员的体育锻炼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个人特征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锻炼的空间有明显的距离特征,空间结构模式为"四圈层一集中带"的空间结构模式,同时发现性别及年龄是影响该社团成员的锻炼空间的最主要因素;教育程度、家庭结构、月收入水平对该社团成员的锻炼空间有一定的影响;而职业对该社团成员的锻炼空间没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仅靠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所推行的现代体育在农村遇到了水土不服问题,相反,非正式制度在民俗体育活动发展、传承过程中则呈现出了应有的价值。为此,以诺思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耦合意义及其实现路径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提出:发展农村体育就必须要发现体育,更要挖掘体育,注重农村体育项目资源开发的多样化;发展农村体育,就必须要激活潜在权威,加大对农村体育带头人的发展和培育;发展农村体育就必须要重视民俗体育、现代体育的协调和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一个蒙中行政村的广场舞协会作为微观案例,在对其进行深度历史追叙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实践逻辑。研究认为: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自组织过程是在关系社会的特质下进行的,村中的政治能人、经济能人和技术能人是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形成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人情法则、人伦秩序和人缘关系是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运行规范且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资源分配的主观化、正式制度的真空化和组织成员的边缘化是农村非正式体育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提出完善“人治、情治、制度治”的组织规范、实施“引导、注资、备案制”的扶持策略和遵循“民主、自治、民受益”的组织原则等规约建议,以期能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社团实体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准确地把握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的脉络,全面深刻地认识其内涵,通过6个学科、论点:政府选择论、对应性的形象论、概括的要素论、多学科的科学基础论、综合进化论、人种学角度,对体育社团实体化六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成员主体化;以和谐为宗旨的章程务实化;以计划组织为支撑的管理一体化;以设施为基础的物质实力化;以经费为后盾的经济实体化;以活动为根本的活动实效化作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社团功能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了学生的求知领域,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而且是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挖掘潜能、开发智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体育社团还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体育社团组织和志愿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志愿者的特征.加强对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体育社团志愿者人员少、素质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高校体育社团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即高校体育社团是代表社团成员集体利益的表征,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社团成员的体育权益,同时,也是日益宽松的高校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其特征在以下几方面:组织形成自由性与运动项目单一性,参与运动的自律性,活动开展的业余性,参与成员的可塑性,与体育教学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使经济的运行方式由决策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决策分散的市场经济转型,群众体育设施的公共性必然使政府加大供给量,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预算约束的硬化也使更多的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体育设施向群众有偿的开放,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私人购买更多的体育商品提供了经济支持。对农民体育的正确引导必将增强我国农民的体质,并且发挥体育对农村社会的建构功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和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文明进程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社会学、文化学及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节庆体育与农村文明进程的内在联系,节庆体育与农村文明进程互动对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节庆体育与农村文明进程协调发展对策,旨为节庆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框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是未来中国体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研究指出农村体育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所在.并且就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所涉及到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力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发展农村体育以及群众体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运用翔实的文献资料,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考察访谈等方法,对农村体育概念、农村体育主体、农村体育内容、农村体育功能等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深度剖析困扰农村体育的各种似是而非的问题,揭示农村体育的内涵与外延,廓清农村体育的主体与内容,并阐明农村体育的功能。结论:农村存在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与形式;农村体育的概念比农民体育更具有普遍性;农村体育的主体是广泛意义上的农村居民,而不仅仅局限于农民;农村体育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强身健体"等原初属性,而表现为一种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并最终为建设幸福中国作出其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各种体育史料和<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中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文献,关于农村体育的学位论文,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农村体育立项为分析样本,从研究时段、研究主题与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描述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对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和分析,由此对农村体育的未来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走访法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现行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松散、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和场地欠缺、乡镇体育社团组织缺位,认为应改革管理体制、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提高社会化程度、建立评估和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收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并不理想,存在资源配置不到位、不均衡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归因分析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重塑科学政绩观,重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受益原则,推行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成本的分担与补偿机制;改变错误认知,"代农民立言",重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益;关注长远效益、社会收益,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能仅局限在体育的生物性功能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制定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采取范围由小及大、质量由低到高、梯次推进的策略,实现路径主要有城乡一体模式、农村社区模式和龙头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认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来自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具备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建议乡村振兴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可采用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配套政策,实现农村体育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与规范化;确保农村体育设施良性运转,提高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体育服务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体育服务系建设水准等,以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以闽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草根体育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农村草根体育组织的内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发展环境的现状调查,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组织孵化环境、重视组织自身的治理,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重视体育精英的动员与培育,提升服务参与的专业化水平、拓宽筹资渠道,提升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服务和重视与外界的联动,激发组织发展的活力;其目的旨在促进农村草根体育组织持续、健康地发展,动员群众参与体育、为体育提供组织的活动平台和弥补因双重失灵造成的农村体育服务供给不足,从而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