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富君 《红领巾》2004,(3):14-18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他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论述无不闪耀着生态智慧之光.从马克思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对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对其生态思想的特点进行阐明,不仅对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当代人类生态实践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青年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有意无意被回避与忽略的问题,因为自从实践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产生以来,"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就一直是被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来认定的。但是,只要回归到"青年马克思"的历史与理论语境中去作一种更为深层的历史学与文本学解读,就会发现:"青年马克思"所确立的哲学思想只能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而且他也不太可能确立除辩证唯物主义之外的其他哲学思想;所谓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特定社会形态相关论述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是人类罕见的天才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真正的学者,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教育学说的创立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迄今为止,无论在教育学著作中,还是在教育史著作中,都很少对马克思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为了全面地领会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科学理论,更好地把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的主要内容——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研究的主题,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体系的主线。马克思认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由此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实现了对以往生态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普遍认为,利益集团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不存在交集。但是,通过相关考察可以得出:不仅马克思本人直接使用过"利益集团"的词组,而且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存在利益集团的相关论述和分析,因此,利益集团理论绕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将利益集团的形成视为内生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解释框架,揭示了利益集团的本质;在利益集团被误读的背景下,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阈能够重新确认利益集团的阶级性、斗争性和经济性等基本属性,从而呈现出利益集团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从开始他们的理论活动时,就十分重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说人道主义思想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中。我们不能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对人道主义没有提及为理由,而就否定马克思主义不包含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创立的无产阶级理论体系,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内容。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组成部分。这些学说,不但是马克思一生革命斗争经历的科学总结。而且也是马克思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结晶。每当我们在读马克思的著作时,我们会看到严密的逻辑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解读路易·阿尔都塞的代表作《保卫马克思》以厘清他所阐发的关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基本思想和哲学的相关问题。阿尔都塞认为,对马克思青年时期著作的争论问题,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人们对马克思著作的阅读存在许多误区;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必须明确和坚持“总问题”原则、思想整体与意识形态环境关系原则、外在客观决定动力论原则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认真、系统、具体,有区分度的阅读并口理解马克思的著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清楚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与哲学间的众多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也因此荣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称号。但唯物史观自从上个世纪初引入中国,却一直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进行着或明或暗的博弈。作为上个世纪中叶从大陆远走港台的保守主义思想文化大家,钱穆一生都关注马克思;作为一位学通四部的史学大师,钱穆经常在论著中涉及到对唯物史观的解读;研究钱穆对唯物史观的解读,可以提示后代学人务必要使"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10.
奥尔曼指出,现实生活中的人其实大部分是不完全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奥尔曼卓越的论述再一次把大家引向了马克思的主题,并使之变得生动和通俗化起来。奥尔曼的解读方式是创造性的,这种解读方式可以很好地回应部分哲学家对马克思忽略民族宗教重要性的责难。其中奥尔曼阐述也给了马克思主义更强的解释性,使之变得灵活,很多争论似乎由于范围、角度、概括层次的差别而并存起来。奥尔曼的"内在关系哲学"说与从列宁到毛泽东的矛盾体系有互补之功,同时,奥尔曼的工作也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过于思辨地解读马克思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张铂 《海外英语》2012,(21):196-197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解构主义思潮出现于20世纪,根源于当时科学、哲学以及社会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动。其代表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一书集中探究了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此书是德里达对正统的形而上学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观点的一种解构,目的是为了现在和将来尽力地"拯救"马克思主义。该文通过对德里达这部著作的分析,对解构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做出阐释,并试着将其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对象性活动”、“实践”和“生产劳动”分别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它们彼此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分别决定了三部著作的逻辑框架。从“对象性活动”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生产劳动”的过程,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程,也是唯物史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从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和提升的过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突破口,而且也是整个市民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从来没有引起过象今天这样多的议论。当我们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从而研究文化和文化史诸现象时,很自然地碰到一个问题:马克思是怎样研究文化和文化史的,他的文化观、文化史观与他的整个学说有何关系呢?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相当模糊的认识和误解。马克思并没有一部专门论述一般文化的著作留给我们,似乎因此马克思并没有系统的、内在的文化观、文化史观。人们都知道马克思有浓厚的文学艺术兴趣,马克思也曾经摘记过有关文化和文化史方面的著作,但是,人们往往把这些都看作为马克思个人的兴趣和业余消遣,至多认为这些兴趣爱好使马克思具有深遂的文化修养,作为背景知识作用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理论的同时,提出了重要的"复归"理论。事实证明,复归理论同异化理论一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和解释人本质和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维度和视角。通过马克思对形形色色复归理论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复归理论的深刻性、严谨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自由本质复归"的共产主义,其实不存在固定的路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声称的"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手稿》是马克思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其中"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以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因此,对马克思《手稿》的哲学美学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这一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以首次表述并在马克思其后的理论中得到发展.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突破了传统的"主体--客体"实践结构观,它将主体问关系引入实践结构,把实践看作是"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关系相统一的结构.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恩格斯为这一著作1891年单行本撰写<导言>的历史背景,概述了<导言>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学习和研究,认真区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进程中"比较早期的著作"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用科学、准确的概念阐述、宣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新的观点";应当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比较早期的观点"、"旧的论述"同他们思想成熟阶段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以及以后的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而且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成熟,其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也不断完善。但《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可以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萌芽和起点。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并对人的本质属性做了具体阐述,最后论证了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恢复和确证。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观的伟大创新,综合表现在:走进马克思,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走出马克思,承认经典作家提出的个别论点和原理不仅可以过时,而且是必然要过时;发展马克思,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形态回答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