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世强 《学会》2012,(10):48-53
1998年《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出台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以较低门槛登记为NPO法人。2008年实施三部新的法律,变革了原有的公益法人制度。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日本处于新旧公益法人制度并行的阶段。过渡期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四种法人类型:一般社团法人和一般财团法人、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特定公益法人。日本新的公益法人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一般的非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分开,对二者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依据《法人税法》,不同公益法人获得的税收待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陈金罗 《科协论坛》2005,20(8):19-21
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等概念所对应的主体大都是指政府与市场之外的那部分公共领域,概念本身并无楚汉界限之分,只不过因为表述的主体、背景、场合或侧重点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在这些制约因素当中,尤以资金不足为最。文章主要通过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途径,分析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短缺的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通过与政府、企业、公众的合作及加强内部自身的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尹璐 《金秋科苑》2010,(12):129-129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也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关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规范,但显得比较混乱,不成体系。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其会计核算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尹璐 《今日科苑》2010,(12):129-129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也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关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规范,但显得比较混乱,不成体系。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其会计核算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非营利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剑 《软科学》2006,20(4):58-61
从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出发,论述了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路径选择的必要性,就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面临的障碍等问题作了分析,针对如何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浩明 《学会》2007,(10):16-20
中国自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非营利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经济、教育、文化、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维护权益和促进就业等诸多方面上,起到了政府和企业力所不及的作用,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对话和合作的平台。而当今社会中,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从战略上考虑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问题,如何利用机会,降低风险,使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公益与效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亚平  陆明远 《学会》2006,(5):9-14
公益性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根本价值准则,是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核心能力,而公益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检验非营利组织实际状况的基本标准。中国非营利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由于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减轻了政府与企业的压力。但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仍然出现了“公益腐败”“、公益低效”等不正常现象,严重破坏了公益事业的形象。究其原因,在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笔者提出引入效率目标来完善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通过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手段来推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晚,而非营利科技组织前身大多是由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主办。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洪流中,非营利科技组织面临着国内外多重的压力和碰撞。如何有效地实行创新管理对中国非营利科技组织来说尤为迫切。文章在分析中国非营利科技组织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非营利科技组织的创新特征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陆明远 《学会》2005,(4):4-7
(一)我国政府转型的特点。政府转型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包括政府的内部组织结构、化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外部的环境构成等各种因素整体性的变迁。当前,我国政府转型,其主要内容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三个层面:第一、政府内部结构转变。即当前政府整体结构、资源结构、区域结构、组织人员结构及组织化结构的重大转变。第二、政府运行机制的转变。即当前政府的权力分配机制、控制机制、沟通机制、流动机制等的转变。第三、政府管理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国锋 《学会》2006,(10):3-13
2006年7月17日至29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率领代表团一行12人出访日本,围绕中日政府间技术合作项目——“日本NPO法律制度研修”,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一系列考察、学习活动。访日期间,代表团聆听了部分日本专家学者的讲座,与部分日本政府官员、民间非营利组织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现场考察了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支援机构。这次考察、学习,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体系、法律框架、发展状况等方面有了较多的了解和把握。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公益法人制度改革、当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 《学会》2005,(2):21-29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清 《学会》2005,(9):35-39
社团与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已经在如今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多个社团等非营利组织的分析研究,来阐述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凯 《学会》2004,(10):6-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急剧增加。t即使在东欧,在前共产主义政体解体之后,对非营利组织也给予了高度关注。70年代以来的非营利组织研究成果甚至比过去50年的总和还要多(Kramer,Lorentzen,Melief and Pasquinelli,1993)。非营利组织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昭伟 《学会》2005,(7):4-6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非营利组织表现为各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在教育、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07,(1):61-64
<正>中国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繁杂,按照税收优惠政策的对象,可以从非营利组织、企业、个人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即可以划分为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向非营利  相似文献   

17.
方卫华  王磊 《学会》2005,(7):7-11
对于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等概念的划界,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因此,社会中介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研究之间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冲突。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的分类研究一直比较混乱。有的对其做了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的则按功能、所有权性质、资金来源等单一维度来划分,也有的分类将非营利组织包括进来,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形成及其概念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已经迈入精细化和战略化的新阶段。本文通过比较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形成过程中区别,构建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模型,探讨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重心;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组织的生存,筹资战略是非营利组织的战略核心,低成本战略和质量战略是实现筹资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菊生  张敏 《学会》2007,(7):12-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在经济和政治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社会领域自治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就是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否有效管理政府让渡的社会公共事务,一方面取决于非政府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如何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我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的主体是政府,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制定各自层面的制度规范,为非政府组织的外部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使非政府组织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非政府组织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