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3.
寓言故事短小精炼,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蕴涵着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哲思.在文学体裁中,寓言也因为形式特别,文学价值高而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正因为古今中外都存在着众多的寓言故事,而有些故事流传久远,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当下的小学教材中,无论哪个版本,寓言故事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而对于不同的学段,教材中又分散着不同类型、不同国家的寓言.如苏教版低年级教材就安排有《狐假虎威》《狼和小羊》这些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国外寓意,而在中高年级则安排有《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寓言.  相似文献   

4.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散文家刘基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寓言是一种讽喻性的故事,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初二学生已经学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黔之驴》、《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对寓言的讽喻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本文,备课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寓言,作者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了元末动乱年代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腐朽本质。这篇寓言以“欺”字立论,通过作者诘责,卖柑者辨难,揭示了主题。论辩的逻辑性极强,这是本文与一般侧重记叙的寓言故事不同的地方。严密的逻辑性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把理解“金玉其外,败絮其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比喻和象征某种人情世态,说明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文学体式。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人格化的动植物。如《狐假虎威》、柳宗元的《三戒》、克雷洛夫的《树叶和树根》。寓言故事还有以大自然的无生物为角色的,如克雷洛夫的《池子和河流》、还有以物体为喻的,如新寓言《煤炭桶和垃圾桶》(刊1978年9月号《人民文学》)。也有许多人事寓言,如《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等。寓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寓言故事是一种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寓言神话,如《愚公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或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就有文字记录而言,我国的先秦寓言盛行于战国时代,比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稍晚。伊索寓言,因其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欧洲寓言文学的鼻祖。我国的先秦寓言,无论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训意义的深刻性,其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同伊索寓言相较,不但毫不逊色,而且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它。它不但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也是先秦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与古代神话、《诗经》、《楚辞》联璧同辉。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方面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分量,这些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的寓言往往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寓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融文学性、知识性、哲理性于一体。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乌鸦和狐狸》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这些寓言故事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许多寓言故事孩子都很喜欢,但其深刻的寓意孩子却不一定能理解。为此,我们不妨作以下的尝试: 改浅故事的寓意。例如寓言《落坑》说的是一只熊饿得无力,看见土坑里有一只苹果,便跳下去捡苹果吃,吃完苹果后才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像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以此寓彼,以浅寓深,以近寓远,以小寓大,以古寓今。总之,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1.
寓言,往往是通过简单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小学课文里,寓言很多,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会摇尾巴的狼》等。学习寓言的方法可采用“三步曲”:首先可以从故事的情节入手,然后再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最后再思考一下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这样就读懂了寓言故事了。  相似文献   

12.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故事里,以寓言的形式把寓意融在其中,这样的一篇语言通俗、流畅易懂的寓言.在教学时如何进行教学,课文的重点训练应落在哪儿?这篇文字的寓意如何表述呢?.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是纯文学,而是一种边缘性文体。寓言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它是以说理为目的的故事。寓言故事讲究寄寓,以增加作品的深度。所以文学家们除了写寓言作品外,还喜欢在写其他文体作品时采用寓言笔法。《红楼梦》、《西游记》就有寓言色彩。寓言的特点是字数和框架相对较小,因此,其承载故事和思想的能力比起大部头的作品来,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寓言作家必须具备浓厚的文学修养、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娴熟的创作技巧,才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表现清楚。本文作者王蒙,可以说是中国时代情绪的书记官,是中国世纪末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赵春亚 《考试周刊》2013,(58):34-34
<正>大人小孩都爱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表达观点、达到劝解的目的是一种独具智慧的行为。寓言故事正是这样一种喻哲理于叙事、喻庄重于诙谐、喻沉思于欢笑之中的微型小故事。中国古代的庄子、西方的伊索都是因为善于用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表达观点而被尊为思想大师。把寓言这个古老而闪耀真理光辉的文体介绍给学生,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品味它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寓言这一文体的特征,寓言教学一般分为这样几个板块:熟悉故事情节、领悟主要寓意、多角度阐述寓意、联系生  相似文献   

15.
伊索的故事寓言是以凝练的虚构叙事来表现处世智慧的短文。它借助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启示一个一般的处世准则,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讽喻逼真,寓意深刻,含而不露。伊索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寓言家,原为奴隶,后获自由。伊索善讲寓言故事,所讲故事陆续经过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如果你想感觉一下智慧的气息,不妨读读伊索和他的寓言。  相似文献   

16.
《东郭先生和狼》是一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寓言。这篇寓言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中山狼》改写的。法国著名寓言诗作家拉·封丹曾经这样说过:“一首寓言诗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说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我们教学寓言故事,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故事,领会其中的教训。《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采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写了这样故事: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狼不仅不报恩,反而要吃掉他。最后来了一位老农,用巧妙的方法,打死了狼,救  相似文献   

17.
凡寓言,皆有其意。教学寓言故事,就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亲身经验解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运用寓意。因此,我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故事时,采用了以表演故事而促使学生读故事,在精读中领会寓言的哲理,然后改编故事而求新意的教法。  相似文献   

18.
陆天明的又一反腐力作《大雪无痕》在用寓言形式讲述现实事故,它把现实中腐败与反腐败的故事,移置到富有寓言特征的文本中,以寓言形式反映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情节和角色的寓言化处理方式及雪这一意象具有深刻的寓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内容短小精炼、寓意有趣深刻。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饱含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和童话、记叙文等有教学方法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有寓意揭示过程,所以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会从"什么是寓言""为什么学习寓言"两个方面解释寓言以及学生学习寓言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低年级的寓言教学策略,期待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这是寓言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小学生认识理解能力欠缺,直接要其归纳寓言的寓意则难以胜任;直接由教师讲解寓意则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讲究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一、自我感受。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又多“立于文外”,难以真切感受寓言情境,困而难以感受和理解寓意。为此,教师可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进人文中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内容,理解寓意。如《田忌赛马》是历史寓言故事,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我让他们充当田忌、齐威王、孙膑,随时接受我(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