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4.
<正>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初级和优级师范学堂分别开设了"教授法"和"各科教授法",这标志了语文开始独立设科与语文课程教学论这一学科的萌芽期。从语文独立设科到新中国的成立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出版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及专著近十余本,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黎锦熙著《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梁启超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王森然著《中学国文教学概  相似文献   

5.
白艳 《教学随笔》2022,(3):137-139
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的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利用合理的手段可以有效实现五育并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中心,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五育并...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姓”什么的争论可谓久矣!自语单独设科以来,先是世纪初的白之争,后是50年代的道之争,再是90年代以来日益激烈的工具说和人说的急诊。近几期《中学语教学》关于“语到底”‘姓’什么?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抓好中学美育,就应该全力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文本资源,让语文教学闪射人性之光,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于玉乐 《中学文科》2009,(16):24-25
美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抓好中学美育,就应该全力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本位的作文评价,多从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认识出发,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评判学生作文,偏重“注入”,在某种程度上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成为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因此,科学的作文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必须转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的关系,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核心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语文教学走过曲折的路;就是在今天,许多语文老师走的路也未见得正确。所以,回顾这段语文教学的历史,对于框正时弊,端正语文教改的方向,仍有现实意义。 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没有独立设科,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庞杂,除了学  相似文献   

12.
“大语文”教育观是小语整改的理论基础,它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我们摒弃语文教学完全寄托于语文课堂和语文课本上的做法,而要把课内外、校内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①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认为品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个性,指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学生身上的特殊组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能力、气质、性格、德行的总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抓住"个性发展"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维、表达的一般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个性品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在遵循个性培养原则的同时,要改进教法,注重能力培养。一、习作教学培养个性应遵循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自主"即为自己做主,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不受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本位的作文评价,多从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认识出发,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评判学生作文,偏重“注入”,在某种程度上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成为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从一般教学论讲 :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德育与智育的“地位”之争,形成了“矛盾范式”与“系统范式”相互交错的历史轨迹,前者以“智育第一论”、“德育首位论”、“德智并重论”为主要观点,后者以“智育基础论”、“德育渗透论”、“德智一体论”和“德智统一论”为主要观点。智育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价值。高校思政课的性质是“德育课与智育课的统一”。走向“德智共生”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作文训练和作文测试,向来以恪守传统著称。以前大学入学联考的作文题目,内容多取自儒家经典,形式也主要采用传统的命题作文方式。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实行“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中的作文由“语文表达能力”题型取代之后,作文的测试方式和风格就都发生了十分显  相似文献   

19.
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前辈筚路蓝缕,为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教材体系的建构铺过基石,立过框架。20—40年代出版的语文教学法教材近十部。改革开放以来,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研究工作者对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出版的教材已达80多部。而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主编,顾黄初主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语文教学论”系列教材,却是以前所未见的面貌写就的。它确是反映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其突出特点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良好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健康地发展呢?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张扬个性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