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改善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其有效途径是:在确立全面的法律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调整法制教育内容,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并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市场治理机制,道德和法律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这两种交易(市场)治理机制在维护市场经济正常、效率运行中的互补作用,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治理既要靠法律也要靠道德,这是由法律和道德的互补性决定的,也是历史经验所得,所以中国的治理也同样需要法律和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坚持法律和道德的实践统一性,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网络道德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网络(强调道德意义时亦称“网络道德”)的法律规制目前正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的事实,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网络法律规制实践,探讨了我国网络法律规制研究的原则、内容、形式及其规范等问题。启示人们,我国网络的法律规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对网络实施“道德自律、法律规制、技术支持”的立体管制才是真正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6.
张小落 《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10):38-40
如今,人们常常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已经把基本的道德素质都抛弃殆尽了。要如何提升社会道德呢?有人说要靠舆论宣传,有人说要靠言传身教,有人说要靠信仰指引……可是,当有人提出要用法律来捍卫道德时,不少人却嗤之以鼻,法律是惩治罪犯的工具,一个不讲道德的人还远没有达到犯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礼仪、道德和法律三者之间区别与联系的分析,说明三者在调解社会关系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作用,为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法律素质涵义与层次的分析直接指向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现代型素质主导意识和素质兼容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中出现的体制、文化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树立法律信仰和建立新型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加以综合破解,同时把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检验标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法律素质涵义与层次的分析直接指向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现代型素质主导意识和素质兼容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中出现的体制、文化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树立法律信仰和建立新型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加以综合破解,同时把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检验标尺.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一个国家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信任的养成赋予个人一定的道德义务,但道德原则约束力通过法律规则得以实现。本文以信托法的演进为视角,明晰"信任"是信托法的固有要素,追溯信托制度从纯粹对"人"的信任至对"制度"信任的嬗变根源,确认信托制度促进社会信任关系形成的事实。审视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三个维度,得出的结论是,法律不啻为化解社会信任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元极图运化剖析道德分为先天道德和后天道德,人出生后,进入后天道德修养阶段。后天道德修养以教与学来运合先天道德,以顺应自然、社会、人生的道德为根本。天地道德的根源是顺应自然规律,社会道德的本原是遵纪守法,人生道德的本根是畏天、敬上、礼平、爱下。在自生与互生的时空运化中,止恶扬善,发长本性,亲和万物。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从分析教材选取、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活动设计是活动开展的方案和设想,是活动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设计案例,分别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问题探究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德育建设和法治教育功能较强,是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升学生法治观念、建设依法治国社会氛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辨别意识较低,加之不良的诱惑随处可见,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很容易形成阻碍,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展开了关于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兴煤矿才开采厚煤层时,为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所采取的改革巷道布置、加强通风管理、提高回采率、缩短热交换周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坚持不懈地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等。但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的变化。其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强调个人价值忽视集体利益;只求索取,不思奉献;纪律松懈,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这就需要开展素质教育,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不应偏重其一,应同步并举。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反映我国社会公德现状的重要窗口。大学生社会公德不仅反映其自身道德素质,还反映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优点与不足。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群体,理应知书达理、遵守纪律,具有良好的品行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了解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总体来看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从多角度提出相应措施来逐渐改善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网络公德教育,以期达到规范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使其德才兼备并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出多方面的问题,在能力培养上,只注重智育,轻视德育;社会公德素养欠缺,道德观念上,价值观念趋向功利化,贪图享乐及个人主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没有遵循教育的内外部规律,德育过程管教分离且德育与生活脱节;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以新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书院制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特点,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从康德义务论的角度针对动物保护志愿者拦车救狗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志愿者的这种行为不符合康德的善良意志,并且违反了绝对命令,是不道德的行为。志愿者应采取合法的方式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