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时不同景不同人不同所见自然不同。俗茶俗杯俗景,只需一雅士,便可沏俗为雅,洗尽风尘。  相似文献   

2.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不知道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桥下看风景时,有没有与卞之琳相同的感受。一部《论语》,带着圣贤的余温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流至今,于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孔子,在教我们处世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3.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不知道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桥下看风景时,有没有与卞之琳相同的感受。一部《论语》,带着圣贤的余温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流至今,于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孔子,在教我们处世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在《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中指出:“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这就是说,我们在解读借景抒情、融情人景的文章时不能停留在自然之景的“物理性”,还要关注到自然之景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5.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黄宗羲《花朝宿石井》)。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2009,(10):40-40
中国人对月,自古就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月圆是歌,月缺是诗。许多大文豪都喜欢写月,用月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似文献   

7.
<正>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断章》取自于卞之琳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对其十分满意便保留了下来,既是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1,(14):5-6
引言你知道吗,角度的变换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角度的灵活变换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9.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接受美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实现了美学理论研究的转移,由作品研究走向读者研究。文学作为一个流动演进的系统过程的三个环节,即由作者到作品再到读者,缺一不可。别林斯基  相似文献   

10.
<正>三、路径: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建议首先,对短诗《繁星》三首的教学建议。要把一个文本教好,必须把文本解读好,理解好。我们来尝试解读冰心的《繁星》。第一个问题:诗中的“这些事”能否改为“这些人、这些景”?第一首《繁星(七一)》,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首诗根本没写事,它其实写的是景: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是一个场景。那么,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独创性:融入抒情。2.欣赏柳宗元的造境艺术:景与情的互动与交融。(重点)3.感受柳宗元的心境与人格:痛苦与凄凉,悲怆与高贵。(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观大略,拆字看风景(由《桃花源记》的文体导入新课)“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小石潭记》就是一篇记录山川的游记。  相似文献   

12.
“月”(明月、残月、江月等)是一个历来被诗人、词人钟情的对象。“月”这一自然之物更是广泛见诸于教材中,它的意蕴各不相同,本文仅就教材中的“月”这一意象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1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三处明确地写到了“明月”。一处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浸在江中的明月来烘托主客即将分别,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凄楚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是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与作者感情融会一体,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也为琵琶女的出场点染了环境气氛,为后文…  相似文献   

13.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183;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阐述了“情”“景”互相影响、转化的关系:“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唐代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进一步提出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和的见解:“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人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相似文献   

14.
窗里·窗外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诗人卞之琳那首著名的《断章》。窗子剪影着真实生活的片段和瞬间,窗里或窗外,都有一些小插曲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研究》2010,(1):100-100
《少年写作》分为小学版(3、4、5、6年级分册出版)、初中版和高中版,以反映自然之景、社会之风、读书之韵和成长之乐为内容,具体栏目为:  相似文献   

16.
与孤独相伴     
<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王维在享受着他的抚琴时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在享受月下的孤独之影。张岱在下雪日,人鸟声俱绝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人言其独其傲,但他悠然其景,享受这孤独绝美之景。  相似文献   

17.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原载诗集《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人生风景,层出不穷。孤鸿声里,暝色高楼,断肠人在天涯是风景;小桥,流水,人家,“东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宁,天灾人祸不断,救世治太平成为社会普遍愿望。与当时各种救世方案相较,《太平经》从一个独特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正正辞。本在考察《太平经》正正辞以治太平的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由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了其理论内蕴及其思想史意义:(1)洞极天经:经典化及其对巫术形态的超越;(2)天谈地语:由“自然之教”走向“神明之教”;(3)天地格法:在自然与超越的张力中显意立言。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回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全诗只有4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②)第三单元的《赤壁赋》中,课文注解把“诵明月之诗”解释为“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很显然,作注者认为这里的“明月之诗”特指《诗经》中的该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