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含义深刻、概括力强,有的还富有哲理,生动形象。因而,恰当地引用或活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会使新闻标题简洁明快,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常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单独引用一个成语为题。能够单独引用制题的成语大都是意义完整、寓意深刻的成语,一般不需要加修饰成份。可以说,一条成语就是一则标题。比如《锦州日报》(1985年7月19日),通讯标题:  相似文献   

2.
洪锋 《新闻世界》2013,(7):25-26
【摘要】标题是新闻眼,眼睛“亮不亮”,往往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新闻报道的阅读欲望。新闻标题制作越新,越有创意,越能抓住读者眼球,新闻的传播效果则越好。本文以《新安晚报》2009年至2012年的部分新闻标题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做亮都市报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发行所通讯》今年第l期刊载崔家寿的文章说:目前书价太高,后患无穷: 一、限制了图书正常销售。由于书价上涨幅度过大、全国出现了图书订数萎缩。近几年,每种新书全国平均订数不足两千册,既限制了生产,也影响了销售。过去新华书店经常顾客盈门、应接不暇。而现在却是看书的多、买书的少。据杭州《钱江晚报》调查,近年来买书人越来越少:78%的人,很长时间不买书了;半年没买书的人占了16%;只有17.1%的人还到书店买书,但每月购书额不超过15元,远远落后于其他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炼、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如果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得活,就能增强文字表达力,使标题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文采,更吸引读者。 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人们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成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构成。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活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巧借谐音,另铸新词。例如,言论《无所不痰》(1978年11月1日《文汇报》),改“谈”为“痰”。讽刺随地吐痰,不注意公共卫生之人。《切莫见利忘艺)(198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改“义”为“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文艺团体只顾赚钱,不顾艺术质量的倾向。还有如《恭喜发“才”)(1983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就地取“才”》(198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和窗户,只有通俗易懂,贴近受众,才能在第一时间产生较强吸引力,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下面两个新闻标题恰恰远离了广大受众: ①祝融作乱 卷走十万 (主题) 凌透村弹绒厂昨日失火 (副题) (《石家庄日报》2000年4月27日) ②市城管向业户纳谏 (《石家庄日报》2000年4月23日) 例①中的“祝融”是传说中帝喾的火官,后世所尊奉的火神。这个词非常专业化(也许消防概论能提到?),《现代汉语词典》不收,一般人也根本不知道。用这么个“生”词,不是难为广大受众吗?你如果不愿意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辟“新闻标题写作”专栏,陆续发表了许多有实例、有见解的好文章,读来很受启发。于是,也想来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五期上发表的郭映普同志《擦亮新闻的眼睛》一文,对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分科诊断,针砭“题”弊,指出病源,开出医方,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不过,文章第一段中的举例分析,所举例证有不准确处。文中是这样写的: 有些标题忽视了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这一要求。1984年5月26日,许多报纸以《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或《邓  相似文献   

7.
顷读韩石山先生的大作《也谈鲁迅的买书》(《出版广角》1998年第6期),颇受启发。他的结论是鲁迅买书出手并不很大方,其前期平均一年买书只花了一个月工资(300元),后期也只有数百元,1930年1931年两年较多,千把两千元。这比起钱穆、胡适等人来,数目就小得多了。我很佩服韩先生仔细的统计和出色的对比。他还拿当下正高职称知识分子与鲁迅比,以为按鲁迅的开支比例来买书,是可以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1980年7月19日)在头版上发表了一篇来信综述:《许多青年来信提出:买书为什么这样难?》似乎当前“书荒”仍未解决。但作为出版社的编辑,却另有一番感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组织来的书稿,经过反复推敲和加工,终于发排,待到付印时,书店提出的印数却只有一、二千本,甚至更少,只有一、二百本,还不如油印。有些书只好被迫不出。编辑编一本书,犹如十月怀胎,可这孩子还没出生,却早已被人  相似文献   

9.
准确是新闻本质特征的体现,这本无论述的必要。但近几年,新闻标题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手头就有两个典型例子: 例1 贪污受贿 流氓成性(肩)原吉林省总工会副主席入狱无期(主)(1994年10月30日《山西工人报》) 看到这个标题,会让人出一身冷汗。犯有如此之大罪,入狱却没有时间,这不是亵渎法律?这样的新闻也可以登报?待看过导语,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并非“入狱无期”,而是罪犯被依法判处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例2 安徽评选优秀公厕(主) 阜阳市等十四座厕所上榜(副)(1994年11月5日《新民晚报》) “阜阳市”怎么可能是“十四座厕所”之一呢? 造成部分新闻标题不准确的原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四: 首要原因是一部分标题作者没有准确概括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日报》是我国最重要的英文报纸。把它的新闻标题与国内汉文版报纸的新闻标题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惜字如金,而后者则呈字数增多的趋势。本文以《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报道同一新闻的一些标题为例,简要分析一下《中国日报》标题的特点及其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一、《中国日报》(以下简称“中”)标题突出标一件而不是多件新闻事实例如:(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素质《人民日报》(以下简称“人”)  相似文献   

11.
简称在新闻标题(包括广播新闻提要)中的运用是很普遍的。用得好,标题简洁明了;用得不好,引起歧义,甚至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说说新闻标题中的简称运用。一、要用规范化的简称这里说的规范化是指社会已承认的简称。既是规范,就不能随意生造。请看《浙江日报》1990年8月4日的一则新闻标题: 永康千户菇农不愁销路“菇农”是“种菇农民”的简称,  相似文献   

12.
该强调时就强调新闻标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新闻内容的浓缩,概括与提炼,所以文字上常常越简洁越好。但是有时为强调新闻核心内容的重要,多加几个字,多加几句话也是必要的,目的是求得更好的宣传效应。请看2001年11月20日上海《解放日报》与《新民晚报》同为新华社两篇统发稿(组合新闻)所作标题:解放日报:(1)外经贸部和国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引题)欢迎以“中国台北”名义入世 (主题)指出两岸经贸关系仍属中国主体与其单独关税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圆合美 圆,一条完美的闭合曲线。圆合的线条,不带刺不带尖,不瘪瘪凹凹,具有完满的美;圆合的线条,同时有生动流畅、飞动流转的美。古今中外众多哲人、文人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它的耐人寻味的美学内涵。钱钟书先生在其学术名著《谈艺录》和《管锥篇》中,就从哲学、文学、书法等诸多领域中列举了近百个例子比较参证,来论述圆合美。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丰富、最生动、最富表现力的音义结合体。新闻标题中的动词用得活,可使新闻标题平添一种夺目的光辉,传达出一种特有的精神。而在具体的拟制过程中,如何才能使新闻标题中的动词“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透现动词的生机 充满生机的事物,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新鲜,二是活泼。新闻标题中动词的新鲜,是指摈弃了那些表现效果一般化的动词,而寻得了一种独具表现力的动词;活泼,则是指动词能够绘声绘色地再现所描述的标题内容,赋予读者一种生气勃勃的视觉美感。请看以下标题: ①《30万头生猪拱入关内——辽宁改写“南肉北调”的历史》(1993年12月28日《新民晚报》) ②《“蝴蝶”又飞回她的发辫上?》(1982年5月15日《襄阳报》) 例①不说生猪“调”人和“运”入关内,也不用具有相当动感的同类动词“冲”和“闯”,而是选用一个表现生猪处于拥挤状态的特有动作的词汇“拱”。这一动词  相似文献   

15.
韩书庚 《新闻世界》2010,(10):54-55
《新闻联播》是官方电视新闻的代表,新闻标题被学界誉为新闻的眼睛,目前比较缺乏对官方新闻标题语法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新闻联播》中的主要实词类标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4类,语料为2009年12月1日—12月28日共431个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6.
闲读偶记     
《鲁迅日记》《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下两卷,千余页码。我只有下卷。乃友人所赠,插架多年,向未阅读。一日,抽下闲翻,竞立即被吸引,遂从头细读,从1928年1月1日,直读到他逝世的前一日(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撒手人寰,日记写到10月18日),越读越有兴味,且时时引起遐恩异想。鲁迅的日记,确实既简略,又琐碎,如他自己所说:“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还有朋友过从,作文买书,患病服药,洗澡濯足等等。我读着却不觉枯燥,倒似乎透过岁月的烟尘,依稀看见了真实的他,和他的真实的生活。如1936年2月23日: 星期。昙。(昙即多云的意思——引者注)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青年会观苏联版画展览会,定木刻三枚,共美金二十。下午得姚克信。买《文艺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难得买书钱     
《文汇报》4月26日发表作家李国文《难得买书钱》一文,作者对书价与稿酬之间出现“水涨而船不高”的现象发出感叹。作者说:“时下书价扶摇直上,令人咋舌,也让欲购书者,望而却步。80年代初,一套《鲁迅全集》16大本,为50元,我记得和老伴从西四新华书店抱回来的,觉得那价格还可以承受。前不久,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人谈阅读与文化,似乎等同于司机谈驾驶,农民谈种地,不是陌生和新鲜话题。但是,当一个编辑一年过手过眼上千万字,问到一年买过几本书,看过几本书的时候,答案可能是令人吃惊的。有人直言:已经好久不买书,不看书了。当然,买书和看书是不能画等号的两件事。编辑看书,也可以用不着买书。但免费的也未必去读,这就成了问题。所以,笔者想谈两个话题,一是编辑读书,二是碎片阅读。  相似文献   

19.
艰难,凡事问个为什么《人民日报》宣传晋冀鲁豫区解放战争期间中心工作之一的土地改革,是积极、稳妥的。1948年1月刮了一阵风。一版头条突出、连续刊登了几篇引人注目的新闻。1月9日新闻标题:“贫雇(农)仍在挨饿受冻执行土地法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1月12日标题:“黎城(县)五村调查发现大毛病地主富农压迫贫雇弄得冬季生产垮台”;1月15日标题:“地主钻进党内压迫贫雇,掀掉这块石板才能翻身”;1月16日标题:“西井地富霸占贫雇老婆武安(县)政府包庇恶霸官司打到边(区政)府两年还没解决”。这些新闻  相似文献   

20.
艰难,凡事问个为什么《人民日报》宣传晋冀鲁豫区解放战争期间中心工作之一的土地改革,是积极、稳妥的。1948年1月刮了一阵风。一版头条突出、连续刊登了几篇引人注目的新闻。1月9日新闻标题:“贫雇(农)仍在挨饿受冻执行土地法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1月12日标题:“黎城(县)五村调查发现大毛病地主富农压迫贫雇弄得冬季生产垮台”;1月15日标题:“地主钻进党内压迫贫雇,掀掉这块石板才能翻身”;1月16日标题:“西井地富霸占贫雇老婆武安(县)政府包庇恶霸官司打到边(区政)府两年还没解决”。这些新闻给人造成一个强烈的印象:太行区土地改革很不彻底,遗留问题非常多。其实错了。1987年4月出版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公正地写道:“晋冀鲁豫中央局1947年10月到12月召开‘冶陶会议’(在武安县冶陶镇),贯彻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晋察冀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编者注)精神。之后,太行区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