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现象扫描据笔者抽样分析得知,近三年,我市中考作文在"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前提下,学生跑题或偏题作文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分别达33.6%、37.75%、39.23%。为了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2006年9月上旬,我们进行了"中考考场写作经验再现"问卷调查。我们在四星、三星、二星级高中及省重  相似文献   

2.
李明月 《考试周刊》2008,(49):81-83
英语阅读习惯是保证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声、翻译、复视、指读及查字典等不良的阅读习惯严重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上述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和矫正不良习惯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4.
习惯有好坏之分。不良习惯影响人正常的生活,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本文在对习惯的特性和重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不良习惯的矫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举国上下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几个具体的案例指出适应与适应不良的基本含义,然后从学习、情绪、人际关系、行为等几个视角阐述了适应不良的一般表现,最后介绍了教师与家长为了避免和矫治青少年的适应不良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山区小学,有的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言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山区小学生不良品行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在山区学校,小学生的不良品行主要表现为:具有攻击性行为,如打架、说脏话、搞恶作剧等;存在欺骗行为,如说谎、偷窃、作弊等;具有破坏性行为,如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经常迟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品行障碍形成的认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道德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当他们自己的认知与新的认知或行为产生冲突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而从事不当行为或产生不道德的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教育者应加强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形成的引导以及错误道德认知的矫正。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道德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当他们自己的认知与新的认知或行为产生冲突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而从事不当行为或产生不道德的认知,进而形成品行障碍。教育者应加强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形成的引导以及错误道德认知的矫正。  相似文献   

10.
品行障碍是指青少年年龄阶段中违反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的一种不良行为模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和他们所处环境,其品行障碍主要有以下五种:1、偷窃,2、欺骗,3、暴力行为,4、吸烟,5、不正当性行为。一、偷窃行为及其矫正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法制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他们偷窃的动机主要是物质动机或者说是物质利益。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是偷窃具有感染性,比如学生宿舍某同学丢东西之后,他会有意识的或报复性的拿别同学同样的或价值更高的东西。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严防偷窃现象的发生。偷窃行为的矫正,首先是教育治疗。对于职…  相似文献   

11.
谭瑞 《陕西教育》2008,(6):38-38
品行困惑是青少年心理行为异常发展的一种类别。它是指青少年反复出现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品行困惑它不仅有现实的危害性,而且有更为严重的潜在危害性,我们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体现。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品质如何,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品  相似文献   

13.
王璐 《时代教育》2013,(4):67+96
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现状及其学习特点,就学生的学习障碍从学生学习心理方面作一定的探讨。从班主任角度提出一定矫正方法,力求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1.家庭的影响。①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有的家长教育子女贪占便宜,避重就轻,"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做法养成了青少年的自私;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教育子女投机  相似文献   

15.
刘震 《山东教育》2011,(6):53-54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是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难点。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这三种症状后来成为诊断白闭症的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采取符合学生心里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蓓 《考试周刊》2014,(13):164+114
<正>所谓品性不良的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纪律或有严重道德过错,甚至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近几年,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对中职学生的不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已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配合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做好他们的思想品德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对稳定校园乃至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性的表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获得‘更美’的效果,没有一条规律不可被破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必须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别人强加给自已的观点,即使是很正确的也不会轻易乐滋滋地接受。如果自己主观上认准了的事,难度再大,也会想办法千方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