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让学生善问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研究.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数学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学科精华,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桥梁.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新课程的要求,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一、研究教材和课标,挖掘"转化与化归"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串"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采用有效的数学问题串,让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数学转化为对"问题串"的探索过程,使模仿、记忆为主的学习变为活泼的、有效的求解"问题串"。采用"问题串"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  相似文献   

4.
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是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三到、四重、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发展史表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余姚市实验学校于2003年开始实验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校本化的"敢问、会问、善问"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娜娜 《中国教师》2013,(18):22-23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的方法和观点,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于语言教学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教学不能离开阅读。在小学数  相似文献   

8.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 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并挖掘出的身 边的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经 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 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 价,可以是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 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 合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 题的经过等。  相似文献   

9.
孙彦丽 《辅导员》2013,(18):57-57
<正>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本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活动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的。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提问题就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问题通常分为两类:现实世界中提出的问题和数学内部生成的问题,它们分别在研究实际问题和数学研究中产生。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数学过程,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的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正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是显然的.当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4C"理论,即"Comprehend,Connect,Construct,Contemlate".本文谈谈如何以"4C"理论为基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一、Comprehend——理解,数学阅读力排障的润滑剂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的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数学建模真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在"削足适履"前能"对号入座"———在具体情境中感  相似文献   

14.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注重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力图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注  相似文献   

15.
努力让最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产生兴趣;让学生有数学头脑,进而转化成科学头脑.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即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要学生会独立、主动地去获取已有知识,会创造性地探索新的知识.要学生"会学"数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在研究数学过程中对其内容、方法、结构思维方式及其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本质的认识,是人们对数学的观念系统的认识,具有本质性、概括  相似文献   

17.
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通过对研究的对象和数学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后,对已知量及其关系作出的一种预测性的判断,它是一种合情推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先行军,数学是在不断证明  相似文献   

18.
余川辉 《考试周刊》2014,(19):49-49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或者说,人们可以为所有的"抽象数学"找到现实的模型。例如,在数与代数式中,学生学习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学生如何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我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无穷的力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寻求适合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问题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即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紧紧抓住所提数学问题的主要特征,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类比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探索"之火和"研究"之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展开,才能上出浓厚的数学味.以人教版《数学(选修2-2)》第2章阅读与思考"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的教学为例,考虑到"阅读与思考"的课型特征,笔者设计了课前、课内和课后阅读3个环节,并根据学生已掌握初步的类比思想方法的现状,从平面内的一个简单命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