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2.
这是个宜于心情发芽的静夜。这是本宜于思想发芽的书。凌晨的清寒无法冷却沸腾的血液,从文字的深处汲取生命的热力,如置身于红泥小火炉旁,暖然似春。这一刻,我对黄克剑先生所说的“书中自有存活的灵魂”这句话笃信无疑。自翻开这浅蓝色封面的一刹那,几乎是整整一年的光阴在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世界里徜徉。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他认为,学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使  相似文献   

4.
5.
最近,有幸读到《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这本书,细细品味着李希贵老师的教育智慧,我为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所触动。学习中让读书滋养心灵。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印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他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还说:“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方面表现出来。”同样地,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曾指出,  相似文献   

7.
裘益惠 《教学月刊》2006,(12):45-46
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笔者深谙这个道理,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做一个有尊严的、负责任的人,在课堂上自觉地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一、沟  相似文献   

8.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是用独特的艺术政治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教育事业上却奉献了35年。尤其在帕夫雷什中学期间,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孩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于1989年在前苏联出版,2006年在我国翻译出版,是一部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作者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所编。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校发展,是现代教育最核心的理念。而德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今天的教育虽然已经进入因特网时代,科技教育在学校德育中比重正在膨胀.我们在享受这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这情感的流逝。不少青少年学生身上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培养人活动中。爱心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很大作用。爱心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爱心教育是对斗争哲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纠正和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治疗;现实环境很需要爱心教育。现代教育更需要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主题教育活动又是其主要途径,如何把这项内容开展得更深入学生心田,更具有实效性,更富有时代气息,需要德育工作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拜源于上师范的时候,因为当时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我这个准教师的教科书。参加工作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又读了不少,有《把整个心灵都交给孩子》,有《教育的艺术》,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还有《巴甫雷什中学》。特别是读了《巴甫雷什中学》之后,心中就生出寻访巴甫雷什中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说:"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良好的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七宝中学在其“全面发展、人见长”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重视爱心教育工程建设。通过实施爱心教育工程,将爱心教育有机地整合,构建科学的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又反映时代特点的基础道德教育框架。  相似文献   

16.
陈光全 《湖北教育》2005,(11):27-29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的新型德育课程。课标指出:德育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是“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深入开展对主题活动的研究,无疑是建设德育新课程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国民素质,学校德育肩负着更为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学校德育的现状而言,其实际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诸如德育目标的失衡、德育层次的倒置、德育模式的陈旧、家庭德育的缺位、社会道德的失范,等等,都难辞其咎。综观学校德育的工作状况,笔者以为,德育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做人教育的缺失。应该说,我国传统教育是十分重视做人教育的。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为己之学”到张载的“学者当须立…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学校教育中,德育受到严重的漠视。文章从德育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提出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对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给予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爱心是儿童成长期的奠基性品质,爱心教育是“情感教育”“和谐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健康人格,这是一切教育最基本、最重大的原则.一个失去爱心情感的民族,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故此,中国教育应当反思学校教育中种种非爱心现象,清理对爱心的各种误识。苏霍姆林斯基生动的育人故事,对于审视新世纪中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10,(10):11-11
勇气鼓了又鼓,勇敢地走上前去阻止那些吃青蛙捉野鸟的人,带路边草丛中的小麻雀回家疗伤,从小乌龟身上学会了如何去爱。因为有爱,世界变得美丽。亲爱的小星星们,就让我们怀抱着一颗爱心,将世界的美丽放大放大再放大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