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民在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政治参与中存在着几个问题:农民在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生成中“缺席”;农民教育观念陈旧,政策参与意识差;制度化参与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低下,严重制约农民在基础教育政策中的参与质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政府官员的民主决策意识;提高农民对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政治参与意识:健全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运行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其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公共品供需矛盾的核心是不能有效识别农民的真实需求,而传统的正式需求表达机制难以应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本文根据公共品需求表达的一般逻辑,使用"呼吁-退出"模型构建了社会资本影响农民参与非正式公共品需求表达的机制路径,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3年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户的社会资本影响非正式需求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互惠规范均对农户非正式路径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各项社会资本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区域存有异质性,说明社会资本对农民公共品需求的非正式表达不具一般普适性,机制过程受外部环境约束。  相似文献   

3.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呈现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并存,参与意识强但参与能力低,制度参与和非制度参与并存,参与的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等一系列特点。影响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提高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参与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广大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双江村农户环境需求现状的分析,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村环境教育的关系,构建了农村环境教育"三目标、三载体、三结合"的三三模式。该模式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和过程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户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教育,实现农村环境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环境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和环境教育过程的同步化。通过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实现三大转变:即用系统的理念,实现单一的解决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向全面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转变;创新环境教育模式,实现由说教式向多元化的参与式转变;提高农户社区意识,实现传统意义的农民向现代意义的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型职业农民通常是指现代农业从业者,他们以农业为职业,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且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正式提出,经过近三年的试点,初显成效。但也面临生源受限,农民积极性不高;师资结构与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项经费,立法保障不足,相关机制不健全等实施困境。据此,提出扩大招生范围,兼顾地区差异;提高农民参与培养的积极性;优化师资结构,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求;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设立专项经费;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建立相关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政治参与与构建和谐农村本质是一致的,农民冷漠型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给和谐农村带来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等途径,引导农民健康有序参与政治,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岛市实施了以"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培育了文明乡风。但部分村庄建设标准不高,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抓住农村环境的重点和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实现农村环境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8.
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乡村振兴阶段讨论的重要议题。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农民是否有效参与,但当前农民参与面临着组织化程度低、环保教育机制缺失、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度困境,致使农民参与热情不高。针对当前问题,需要建立精细化制度来保障农民主体的参与途径、参与方式及其权责,具体应从完善教育制度精细化、组织制度精细化、激励制度精细化、保障制度精细化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的参与权,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消费环境的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力和城镇相比弱小得多,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力提升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未能建立农村家庭长效增收机制,消费增长乏力;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消费后顾之忧重影响农村消费力的提升;三是农村消费环境不完善制约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力重在有效落实惠农政策、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借鉴相关行为理论和行为模型,构建了农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行为动机研究的理论模型,运用相关的行为研究相应的方法,得出研究结论,研究认为农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动机影响农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行为,而农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动机又由农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态度、需求和诱因(目标)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11.
"扩内需"是我国反危机四大政策之一,扩大内需,农村潜力最大。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南平模式为农村应对后经济危机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其一,积极开辟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其二,通过培育新型农民,解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其三,实行互动联动,统筹城乡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投资需求,改善民生并促进消费;其四,加强商品流通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于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中主要存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不平等、农民环境意识薄弱以及环境维权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我们应在立法上确立农民环境权,建立农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对农民的生态补偿制度和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制度,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关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约因素,破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对将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拉动内需,促进民生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农民,拓展农民视野,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等五方面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民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和国家财税政策调整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甘肃省农民增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甘肃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一,与工业强省地位并列。甘肃省农民增加收入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素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现代化呼吁农民现代化.农民知识化是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必然渠道。在推进农民知识化的进程中,平衡的农民价值观系统结构和牢固的农民主体地位是两个关键的要素。但是,在现阶段存在农民价值观系统结构失衡和主体地位丧失的难题,使农民知识化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为进一步推进农民知识化,须以调整农民价值观结构、完善农民主体回归机制为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积极、理性、有效的政治行为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没有农民的关注和参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调查显示,当前江苏地区农民政治行为现状既存在积极进步的一面,呈现出方式多样化、动机多元化等新特征,但其政治行为缺乏持久动力,被动性、消极性仍较突出,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与农村政治文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李春香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55-57,64
农产品绿色物流建设对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产品绿色物流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保护优化广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开辟广西农民增收新途径;极大地促进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广西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及广西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