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测算城镇规模分布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和分形维数,发现:广西城镇规模分布较为集中,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中小城市比较发育,首位城市垄断作用不突出.通过对2002~2009年广西城镇规模分布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分形维数的分析,得出:广西首位城市的首位度在提高,但垄断作用一直不够突出;城镇规模分布均衡程度高,接近最优分布.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以京津冀城市体系为例,对其规模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规模的发展趋势,分形特征和发展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计算并分析了宁夏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结果表明,宁夏城镇等级规模分形维数为1.17,这说明宁夏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分布比较集中,且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但是城市规模分布双对数图也表明宁夏城镇规模等级不连续,结构不完善.所以在宁夏城镇化发展规划中还应适当调整城市发展思路,加速城市体系向着更优化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理论,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安徽省城市体系具备分形特征,并测算出了安徽省城镇体系内的中心城市以及围绕中心城市聚集的程度、城市体系内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未来安徽省应继续坚持"双核带动,双轮驱动"、"东向发展"战略,加强"一圈一群一带"内部空间优化,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探析了粤西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粤西城镇等级规模分维数q为0.9884〈1,说明粤西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较为分散,首位城市的垄断性弱,小城镇数目较少,处于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城镇空间关联维数D为0.9304〈1,说明粤西地区的城镇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空间联系较为紧密,城镇之间具有加强联系、共同发展的先天条件。据此提出了粤西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体系存在分形,无标度区对应的46-276km尺度范围内城镇体系存在自相似性。(2)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的集中度较高,空间相互作用较强,空间联系较紧密,但是处于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首位城市的垄断性不强;(3)安徽省五大城市中,以芜湖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最高,合肥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最低,蚌埠、淮南和阜阳介于两者之间。最后提出了城镇体系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用分形理论对苏中地区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苏中地区城镇体系具备明显的分形特征,处于中级均衡型。分维值相对较高,首位指数偏低,说明苏中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有限。最后提出了城市体系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分形理论,分析了2008~2017年湖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由此归纳出湖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分布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至2011年分布较为集中,2011年至2012年过渡期分布较为均衡,2012年至2018年分布较为分散。从首位旅游中心地的垄断性来看,呈现出"垄断性较弱—等级规模合理—垄断性较强"的状态。应该从区域资源互补,打造特色产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宣传和完善地区旅游中心地结构体系等方面提升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促进湖北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公路客运量为规模参数分析了1997年至2004年中国前200位主要公路客运枢纽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采用精确计算方法得到历年公路客运枢纽规模分布的分维数.发现中国公路客运枢纽体系的规模分布符合从双分形到单分形发展的结构特征,2000年至2004年规模分布维数介于1.486 2~1.5118之间.这与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维数一致,说明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枢纽体系与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结构相适应.结果表明,公路客运枢纽体系处于较好发展阶段,政府需加强大型公路客运枢纽建设推动其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体系的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对该区的城镇体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沿黄地区济南的城市地位垄断性较强,其他中等城市不够发育,沿黄地区城镇之间通达度较好,但由于黄河阻隔及区域经济联系的地区差异,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欠理想.提出了该区城镇体系的发展策略:适当扩大中心城市,培育次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港口和铁路交通,区内与区外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1.
河南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上看,河南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支出总量呈上升趋势,占河南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份额偏大;农业基本建设资金支出虽有所增长,但投资比重较低;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救济费基本稳定,占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份额不高:主要原闵是河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政府职能界定不甚合理;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机制;支农资金支出管理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等指标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其呈现刚性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转换的不对称,即产值比重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过渡时,农村劳动力却未实现同步转移。对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财政支出的力度、促进工农业的相互依赖、城乡市场的互动和发展集群经济来消融这一结构,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河南省城市交通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河南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政策建议和机制建议,为河南省整体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空特征.运用旅游重心、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2000-2012年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得出如下结论: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西北部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更快;入境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城市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有显著的缩小趋势,但此趋势较为平缓,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才能真正缩小河南省内各城市的差距.据此提出缩小河南省各地市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差异、促进各地区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体育市场的基本情况,计论了河南省体育市场发展的趋势,认为河南省体育市场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阐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资源消费现状进行了计算,得出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125hm2,生态承载力为0.4355 hm2,人均赤字为1.277 hm2,表明河南省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阀值。河南省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为1.221,万元GDP足迹为2.35 hm2,生态协调系数为1.216,适度人口2460.77万人等,也反映了河南省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路程看,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有深厚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源市场.河南省体育产业要快速发展,首先要加快和完善河南省体育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从战略高度制定一个长远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其次,充分利用河南旅游资源,创造广阔的体育旅游大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职能;再次,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支持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河南省的特色学校建设进行调查分析,对现存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推进我省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检测法、数理统计法,以2009年河南省大学生体质调研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与历年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河南省大学生体质的发展状况,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霍夫曼工业化四阶段理论、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多国模式理论以及库兹涅茨工业化五阶段理论为依据,判断出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同时又从产值结构、规模结构、经济效益三个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河南省工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