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赏天空     
夜晚观察星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你只需用你的眼睛就可以在夜空中看见数千颗星星和那条构成银河系一小部分的朦胧光带。离我们较近的星星看上去比较亮,其余的则显得暗谈而遥远。天狼星最亮,也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之一。有些恒星放射的光虽比太阳强10万倍,但它们却离我们有数千光年。我们常可以看到月球,它在每月一周的轨道上运行,圆缺交替。在晴朗的夜晚,你有时能看到5颗行星,它们初看像是明亮的恒星,可是如果你连着几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正慢慢地在星的阵图中移动。恒星在太空中高速运行,不过因为离我们太远,所以它们的位置看起来改变…  相似文献   

2.
她是一颗美丽的星球:她的表面,覆盖着蔚蓝的海水,幽绿的森林,金黄的沙漠,和洁白的冰川。到了夜晚,她的肌体上还会闪耀着璀璨的城市灯火。在深豫的宇宙中,在恒星的照射下,她看上去是那样温柔,那样沉静……  相似文献   

3.
《少年科学》2007,(1):23-29
在我们的太阳系,太阳是惟一的恒星。太阳看上去巨大无比,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正在探索有关太阳的更多奥秘,譬如它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如何利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4.
星空的奥秘     
正仰望星空,我们会产生无限遐想,我们到底知道它们多少秘密呢?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吗?除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5个行星,以及难得一见的彗星以外,满天星星都是会自身发光的恒星。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最近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恒星总数可能是我们现在估计数值的3倍,也就是说宇宙中有3乘以10的23次方颗恒星,比地球上的所有海滩和沙漠里的沙粒总数还多。我们能看到的星星只是一小部分吗?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恒星系统,其中的恒星超过2 000亿颗,太阳就  相似文献   

5.
湍流应力对中等质量转动恒星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中常用的混合程理论为基础,将湍流应力和自转离心力引入传统恒星结构模型中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得到了考虑湍流应力作用下转动恒星的结构模型.并计算了一8M⊙恒星从主序星到早期AGB星的演化.研究表明:湍流应力对恒星的结构并无明显的影响,但使得恒星在各个演化阶段的寿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且对流区域越大,恒星的演化寿命变化越大;对恒星在AGB星以前的演化轨迹也无明显的影响,使AGB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向有效温度降低、表面光度降低方向偏转,更加接近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化学中,Diels—Alder反应是一重要的反应,该反应看上去很简单,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根据部分教材出现的问题及取代基对反应活性、产物的结构等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汪振德 《师道》2006,(2):46-47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铅笔的寓言》。铅笔制造商在把铅笔放到铅笔盒之前,先把它拿到了一边。“你需要知道五件事情。”他告诉铅笔说,“在我把你送到这世界之前,你要一直记住这五件事,永远不要忘记,这样就可以尽你所能成为最好的铅笔:一、你将能够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来,但条件是你必须允许自己被握在别人手中;二、你将会经历一次次被削得锋利的痛苦,但是你需要这样的经历来使你成为更好的铅笔;三、你将要改正你可能犯过的任何错误;四、你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是你的内心;五、在你被使用的每一个表面上,你都要留下标记。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名不符实”的物质或概念,给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知识造成了一定障碍。为此,本文对部分物质的概念予以澄清,望同学们能区分清楚。一、铅笔主要成分不是铅,而是石默粉。铅笔是用石墨粉和一定比率的粘土混合加工而成,混合比率不同的铅笔硬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近日看到一则《铅笔的寓言》故事:铅笔制造商在把铅笔放进铅笔盒之前,先把它拿到了一边。“你需要知道五件事情,”他告诉铅笔说“,在我把你送到这世界之前,要一直记住这五件事,永远不要忘记,这样就可以尽你所能成为最好的铅笔。1.你将能够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来,但条件是你必须允许自己被握在别人手中。2.你将会经历一次次被削得锋利的痛苦,但是你需要这样的经历来使你成为更好的铅笔。3.你将要改正你可能犯过的任何错误。4.你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是你的内心。5.在你被使用的每一个表面上,你都要留下标记。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要继续写下…  相似文献   

10.
《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云等,该部分的终结段是这样写的: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我认为这个小结是有欠缺的。第一,没有把行星包容进去,因为“发光的星星”是恒星,“每一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都是发光的,而“这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也就是说,行星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行星(如金星)只不过是它反射了恒星的光。第二,详略不协调,作为前文重点介绍的恒星没有分类总结,只是一点而过,而非重点的星云却分类总…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有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恒星也有家。来自同一片星云的恒星会烙上带有家族特征的化学痕迹。恒星诞生之后,年龄相仿的恒星兄弟姐妹在相互引力的束缚下形成疏散星团,一起在空间中运动。这就是它们在太空中的家。太阳曾经也位于这样一个疏散星团之中。但在很久以前,太阳离家出走,和拥有共同祖先的恒星兄弟姐妹分道扬镳,成为宇宙中的孤星。  相似文献   

12.
学前期幼儿写字时,习惯上被要求用铅笔。但这是否科学,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铅笔要求书写时有一定的力度。幼儿因力量较小,用铅笔书写,时间稍长就会觉得疲劳,最后常常造成不少用笔的不良习惯。因书写力度不够,幼儿用铅笔书写的字迹常常都非常模糊,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诱发近视;且铅笔笔尖容易折断,折断后要削笔幼儿很难独立完成,许多家长不得不为孩子准备大量削好的铅笔。因此,我认为铅笔实际上不适合低龄儿童使用。之所以使用铅笔,是源于传统小学教学大纲中对用笔的指导意见的影响。在物质贫乏年代确立的用笔指导意见中,铅笔被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赫忻 《科技文萃》2001,(2):156-157
仔细的恒星测量可能终于将银河系漫长的历史分成了清晰的恒星形成的章节。通过对越来越多的老恒星的观察,天文学家们现在发现,测量恒星中稀有重金属的丰富程度能够告诉人们恒星在银河系中存在了多久。 恒星好像是一个重金属工厂。其中大量的中子将比铁轻的元素转变成如钡、铕、锶、钇、锆等重元素。工厂生产的产量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大恒星比小恒星燃烧得更热、更快地产出重元素。每一代恒星由原始状态的气体和爆炸了的老恒星的残留物混合而成,所以,天文学家能够通过观察前代恒星贡献的重元素的丰富程度来确定恒星形成的大致顺序。但这个关系只是在一个星系的头几代恒星中是清晰的。银河系中的老恒星从过去多代恒星中继承了重金属,使得每一代的印迹不再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实录 :师 :同学们 ,我们先来玩个游戏 :这是一个纸盒 ,这是一支铅笔 ,如果把铅笔放在纸盒的斜面上 ,铅笔会怎样呢 ?生 :铅笔会滚下来。生 :铅笔会沿着斜面滚下来 ,还会摔在地上。师 :那请看好 (演示铅笔沿斜面滚落下来 ) ,果然铅笔沿斜面滚下来了 ;这一次 ,换一支同样的铅笔再做一次试试看 ,咦 !铅笔怎么没有滚下来呢 ?学生小声议论开了。师 :猜一猜其中有什么秘密 ?生A :可能第二次的铅笔上涂了浆糊 ,所以铅笔会粘在纸盒上。生B :有磁铁。生C :纸盒里面肯定有磁铁。生D :第二支铅笔里肯定有铁的东西。生E :纸盒里的磁铁吸第二…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是一个纸盒,这是一支铅笔,如果把铅笔放在纸盒的斜面上,铅笔会怎样呢?生:铅笔会滚下来。生:铅笔会沿着斜面滚下来,还会摔到地上。师:那请看好(演示铅笔沿斜面滚落下来),果然铅笔沿斜面滚下来了;这一次,换一支同样的铅笔再做一次试试看,咦!铅笔怎么没有滚下来呢?  相似文献   

16.
小逗号和蓝铅笔在语文迷宫的“历史长河”里已经通过了两个考验,但是剩下的两扇屏风看上去可没那么简单了。因为第三扇金光闪闪的屏风竟然画了三个人物!而且这三个人长得很像,衣服也穿得差不多。“这三个人应该是一家人吧?”小逗号认真地看着屏风,小声地问蓝铅笔。“我想,应该是吧。”蓝铅笔说,说实话他也没有什么把握,“先看看他们的合称是什么再说。”“三曹……好奇怪的合称哦……”小逗号嘟囔着。“是很奇怪,应该是三个姓曹的人吧?”蓝铅笔说。“一定是,而且还是一家人。”小逗号说。但是会是谁呢?两个小家伙都陷入了沉思。宫殿里的绿色…  相似文献   

17.
铅笔目移…… 把一支六角形铅笔平放在桌面 上,在其上面再横着放一支长的圆铅 笔,使它刚好能平衡。这时,你如果小 心地把—块强磁铁放在圆铅笔尖的一 端,圆铅笔便会向磁铁方向移动。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铅笔中的 石墨会被磁铁吸引。石墨中微小的分  相似文献   

18.
《青海教育》2008,(1):94-94
如果宇宙是永恒的,充满着无数颗恒星,那么夜晚和白天将一样明亮。这一理论和实际观测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很多解释,但都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有人认为奥伯斯的理论是根据恒星在宇宙中均匀分布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上恒星分布并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天体、卫星的实际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遵循开普勒三定律。在近似计算中认为,行星绕恒星或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轨道近似为圆。该部分题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最早于1988年提出了一种假设,即两颗相互旋转运行的恒星在以很近的距离经过银河系中心的一个特大质量的黑洞时,彼此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便会被打破。其中一颗恒星将会围绕着黑洞运行,而另一颗恒星则如同一枚飞离弹弓的石头般被弹射出去。在我们的银河系中,这种情况大约每10万年才会出现一次。由瓦伦·布朗(WarrenBrown)领导的由美国哈佛一史密森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如今发现了一颗被驱逐的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