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没有眼泪,读者就没有眼泪;作者没有笑声,读者就没有笑声。有过读写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在强调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让读者爱不释手,才会被人们反复传诵。这也给我们的作文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读者或阅卷  相似文献   

2.
孟存芳 《文教资料》2013,(17):51-52
现在初中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这与他们缺少生活体验有关。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一个星期都没有布置语文家庭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没有语文作业的感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再矫揉造作,而是信手拈来。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深刻体验过才能更好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自从读初中以来,一提起作文我就会皱眉头。现在的作文都要求我们写自己的心里话,如果不写,老师就要批评我们,还会说我们是应付差事。所以只好乖乖地把心里想的都写出来。我觉得老师这样做,我们连一点隐私权都没有了,换成你,该怎么办?(阿银)通常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好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基于真实的经历或真实的情感,作者驾驭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这样的文章也容易打动读者。我想老师的规定,只是希望你们的作文来源于生活,这和侵犯隐私权好像没啥关系。 (伊妹)伊妹姐姐:我总在想,我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时常感觉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带有真情实感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留得住读者的心,才是有生命力的文章。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情意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要想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现在学生的作文大都缺少感动力,只是流于空谈、假话、套话,或者就是写那些没有切身感受的别人的事情,所以应该大胆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高中生写作时往往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期待,致使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让读者找不到共鸣。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让读者感受到辞藻的优美和写作技巧的娴熟,还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起伏,要想达到这一点,学生们在写作时就要注重"读者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尊重人情,挖掘人情,以情感人,让学生的心神顺着作者情感走进文章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有了真情实感,语言文字就会变成学生感受、领悟的“图像”资料,进一步有了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从而,语感也得到较高层次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柳青找骂     
张港 《学习之友》2010,(5):41-41
《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但却苦于没有真情实感。这时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写作文都要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踌蹰一番,这时候考虑的主要是写什么才有意义。有没有意义是选择题材的首要标准。“意义”是什么意思?意义是就作用而言;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等,能不能拿来做题材写文章,就看写出来对读者有没有好的作用,有好的作用就叫做有意义,否则就叫做没有意义,甚至有负面影响。写文章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避免没有意义或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写作的基本原则。意义,进一步说就是要使读者读了这文章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个读者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如写日记一般就只给自己看,记的内容也应该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一定…  相似文献   

10.
高年级作文     
以前常说,低年级同学的作文更容易见到真情实感,而高年级同学的作文相对会显得模式化、教条化。这一期的高年级作文则和以前有所不同,有几篇优秀的流露内心真挚情感的作文。《挑战烦恼我能行》,文章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很有童稚气息,很有真情实感。妈妈管头管脚,不准做这做那的。小作者不想让人管,因为很多约束实在没有道理。可妈妈是长辈,孩子无论怎么大还是小辈,长辈的绝对权威如何挑战。季程灿同学其实要写的不是挑战烦恼,而是挑战权威。最后他通过了种种事情,让权威明白到了自己的不足。整个文章循序渐进,自然流畅。《考验》…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王小兰 《文教资料》2005,(16):123-12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不要拘泥于教材,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亲身经历过的,最想说的内容,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想写、要写,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写作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倾吐,让写作  相似文献   

13.
有的文章空灵飘逸,文字机敏,读起来如饮琼浆,这当然好,不过这很需要功力。有的文章则很平实,没有跌宕的情节,也没有出人意料的包袱,平铺直叙,实实在在,却能抓住一个视点,同样让读者感动,这也是需要功力的。《冰淇淋的眼泪》这个题目,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童话的感觉,因为作者是写教师和孩子。用孩子的感受来写教师,作者首先就抓住了这样一个视点。文章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不甘于县城学校平平淡淡的生活,教师渴望激情与精彩,于是申请到西部支教。而西部的条件很苦,工作也很累,教师又想知难而退。这么叙述很平,文字不多,却把这个教师的形象刻画得很…  相似文献   

14.
老师点睛常言道:“让事实说话力量大。”作文写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文章的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让事实说话。如果是记事的文章,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事实,来反映人物的特点。王刚同学想抓住一件日常小事,反映好邻居郝奶奶的思想品质和特点,但只写了这件小事的概况,只给读者一个模糊的轮廓,没有对郝奶奶在这件事中的言行作具体的描写,就像是她站在银幕上,只由作者说明、介绍,而她自己却不活动,因而文章干瘪、空洞,没有活力。如果抓住郝奶奶在妹妹拉肚子出现了麻烦以后,她是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记忆     
胡景逸 《新读写》2011,(5):18-19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仿佛能透过文章,和作者一起站在狭长的弄堂里,感受着城市化之前远离物质束缚的单纯快乐。  相似文献   

16.
写作需要的是学生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之所向、所想、所感,但是光是能够写出来还不足以称为好的写作。好的写作内容要能够让读者读之感到心灵为之一动,要让人读后感觉作者写作内容是有道理的,能够让人信服且深有同感的,并不是需要通篇讲大道理或者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需要文章写作具备真情实感。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将写作当成是自己表达想法、分享生活的途径而非只是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含有作者真实想法,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记不清有多少次学生这么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呀?”面对外延如此大的一个问题,我总是微笑着回答:“用心!应该用‘心’去作文。”的确,一篇文章,不用心,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真情流露是优秀文章的灵魂。因此写文章,我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个人,对于不熟悉的,可千万别轻易动笔。做到了这一点,我想,任何一篇  相似文献   

18.
写作絮语     
▲“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作者也是读者。如果作者没有为自己的文章所感动,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不会感动读者。▲写作者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智慧就是动脑筋。  相似文献   

19.
[诊断报告] 这篇文章中要表现的是“多棒的人也需要努力”,可是,文章却没有写出爸爸有多棒。毛病就在于作者自己心里明白,可是别人并非明白,你不能把所有读者都看成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谁用谁闪亮——如何增加作文的文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要想文采出众,就得有"亮点"。具体说就是要让读者精神一震,甚至过目不忘。要做到这点,就应:采用精彩题目,叫读者眼前一亮,顿生好感;题目精了,还要巧用精妙题记,抓住读者的心,使其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这就要妙用奇句开头;做足了以上功课,接下来要会用中心句、多用书面语、化用诗文名句,来展示作者的主要观点,增强文章的文采和表现力;最后,再选用一个新颖的题材,做到"别人没有,唯我独有"。你的作文就真正"亮"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