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秋菊  明红 《兰台世界》2005,(7):132-133
不计生平荣辱费孝通1910年11月生于江苏吴江。读中学时,他立志当文人,后想当医生,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读了一年后,他觉得人们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要治病人,先得治社会。于是他改学社会学,1930年转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教授(冰心的丈夫)。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费孝通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积极地参加爱国运动。在一次游行示威中,费孝通受寒得了严重肺炎,住院一个多月才治好。1933年,费孝通在燕京大学毕业,获社会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又考进了清华研究院,师从史禄国教授。在体质…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诗人     
蒋剑翔 《新闻天地》2004,(10):50-50
费老,费孝通老先生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论甚丰,早期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述,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和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其所的《江村经济》被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0,(4):121-121
今年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吴江是费老的家乡,为更好缅怀费老崇高的爱国情怀,继承他“志在富民”的遗志,吴江电视台于5月17日正式启动大型新闻行动“重走费老路——志在富民”。  相似文献   

4.
段维 《出版科学》2002,(1):75-76
李会滨先生主编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一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以下简称《回顾与前瞻》),荣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这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出版社来讲,都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先生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向他表示祝贺,我却在获奖之后连一次贺喜的电话都未打过,原因很简单,我了解会滨先生为人处世保持低调的原则,不喜欢场面上的喧哗与张扬。  相似文献   

5.
汤礼春 《湖北档案》2014,(11):31-33
相恋未明湖畔 70年前,在燕京大学垂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未名湖畔,常有一对被公认的最佳学子情侣在此漫步。男的叫费孝通,燕京大学才华横溢的高材生;女的叫王同惠,不仅有女子才俊的美称,而且人也生得秀美,特别是那对秋水般的眸子,嵌在酒窝的圆脸上,十分妩媚动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段新闻: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天津去世,开追悼会.去吊唁者甚多。追悼会上.地方部门只认官,只准许有官职者进入会场,而把死者的同行——许多专家、学者、教授挡在门外,许多年长者只得在北方寒冷的室外站立等候,在寒风中冻了几个钟头、看着官员领导的小汽车一辆辆驶入,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梁启超在辨伪学上的主要成就与影响,指出了梁启超在辨伪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辨伪工作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名专家朱家溍先生因病于2003年9月29日辞世,本刊特约朱先生的女公子朱传荣撰写此,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9.
肖云儒 《新闻知识》2003,(11):19-20
事情似乎有点不好理解:两位早已过了偶像崇拜年龄的记者、作家,在传主原野本人并不支持的情况下,用一二十年时间追踪他、采访他,积累有关他的资料,热忱执著地要把他推介给传媒界的同道,推介给社会,而现在终于把他写了出来。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直陈对这个人的折服和“崇拜”,别人可以不明何以会如此,我却略知就里。我了解原野这个人,我们在陕西的主流媒体共事多年,算起来他还是早我两年的学兄。再往白里说吧,我本人就是被他折服的人群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潘树广教授著作《学林漫笔》作了概述,并对潘树广教授的生平、治学和为人作了追忆。  相似文献   

11.
十年浩劫,斯文扫地。1967年南京图书馆(下称南图)造反派制作了两块牌子,上书“反动学术权威”,汪、钱二老无端各挂一块。阴霾扫除,乾坤朗朗,转眼到了1986年,江苏省文化局(现文化厅)为了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高知楼,汪、钱二老有幸各分一套(汪老因故未住),从此告别陋室,党的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底,南京图书馆以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为宗旨,召开“纪念汪长炳、钱亚新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与会者回忆起往事,均表达了对二老的崇敬与爱戴之情。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曾受到二老的亲自指点与教诲,时刻感念,难以忘怀,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回忆。  相似文献   

13.
牛宏华 《新闻知识》2004,(1):32-32,19
当今传播环境的特征是“信息过剩、注意力资源紧缺”。在这种新型的环境里,各家电视台纷纷使出各种招数极力打造自己的竞争平台。“竞争力来自于节目好看”已经是一句电视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囿于传统的“正名”观念,许多人纠缠于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15.
齐运涛 《青年记者》2003,(11):35-36
以服务于广播电视及其受众的广播电视报,曾有着“皇帝女儿不愁嫁”般的辉煌。然而,随着各类报纸(包括日报、晨报、晚报的周末版、娱乐版、星期版以及日报、晨报、晚报对广播电视节目、剧情介绍、屏前幕后、拍摄花絮等的转载)的竞争,卫星电视的出现,有线电视的普及,音像市场的冲击等,广播电视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电视事业,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先进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传媒,如何在新环境中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笔认为,必须构建和强化一种全新的、不是沿用陈规的,综合的、不是单打一的新电视理念。  相似文献   

17.
范敬宜 《传媒》1999,(1):43-43
人到晚年,万事休歇,不免俯仰平生,总结得失,这时忽然感悟:尽管在报海沉浮了几十年,其实还没有怎么学会说话。 所谓没有怎么学会说话,并非说自己说的话让人听不懂,而是说把光阴花在学套话、官话、空话上太多,而群众要听的、愿听的、爱听的话却越来越说不利落,很少能说出可以说到群众心坎上的那种话。 这个感悟,是由一件小事引发的。  相似文献   

18.
刘江 《新闻知识》2003,(11):57-58
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中央媒体和各个省市卫视频道的强势,不少地市电视台仍然占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本土资源,打好“本土牌”,以身边景、身边人、身边事特有的亲切感吸引观众,求得观众的认同感。延安电视台2002年策划沿境内的黄河岸边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采访,播出了48集的系列报道《黄河流过的村庄》,一时间在全市城乡形成一大收视热点,干部群众共同关注,荧屏内外相互联动,等到最后几个乡镇,采访组还未到,当地的群众早就在心  相似文献   

19.
韩炼 《当代传播》2003,(6):71-71
人物通讯《苟利人民生死以》(见2003年5月27日《中国教育报》一版),篇中没有什么高邈的宏论,艰深的哲理,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在南京等地区骤然涌现的城市民生电视新闻是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类型。本通过廓清它的出场语境,审读其外部特征,揭示其本体特性,厘定它与相关节目类型的关系,在题材分类意义上完成对它的概念命名和界定,为正在迅猛发展中的这一电视类型传播实践阐明其题材意义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